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计算机网络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

互联网的IP组播与泛播通信机制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1章 绪论第10-15页
   ·研究背景第10-11页
   ·问题描述第11-12页
     ·Internet的视频组播传输第11页
     ·组播的移动性支持第11-12页
     ·满足服务质量的组播路由第12页
     ·用于中继路由的泛播通信机制第12页
   ·研究内容和创新第12-13页
   ·组织结构第13-15页
第2章 相关工作第15-29页
   ·视频组播传输第15-18页
     ·Internet视频传输的体系结构第15-16页
     ·视频组播传输的拥塞控制第16-18页
   ·组播的移动性支持第18-22页
     ·移动IP协议第18-19页
     ·移动组播路由算法第19-22页
   ·泛播第22-26页
     ·网络层泛播第22-24页
     ·应用层泛播第24-25页
     ·泛播路由/服务器的选择第25-26页
   ·QoS组播路由第26-29页
     ·静态QoS组播路由算法第26-27页
     ·动态QoS组播路由算法第27-29页
第3章 分层视频组播传输第29-50页
   ·引言第29-30页
   ·分层组播第30-33页
     ·网络模型第30-31页
     ·端到端分层组播机制第31-32页
     ·网络辅助分层组播机制第32-33页
   ·分层组播的网络性能第33-39页
     ·会话内公平性第34-35页
     ·TCP友好性第35-37页
     ·稳定性第37页
     ·带宽效率第37-38页
     ·讨论:TCP友好性与稳定性第38-39页
   ·稳定性增强的分层视频组播第39-44页
     ·算法概要第39页
     ·算法描述第39-44页
   ·算法性能分析第44-49页
     ·仿真实验说明第44页
     ·TCP友好性第44-46页
     ·稳定性第46-48页
     ·接收者间公平性第48-49页
   ·小结第49-50页
第4章 移动组播第50-71页
   ·引言第50-51页
   ·移动组播问题分析第51-53页
     ·移动组播面临的困难第51页
     ·移动组播算法的要求第51-52页
     ·移动组播算法的性能评价标准第52-53页
   ·数据源的移动管理:平滑组播树切换算法第53-64页
     ·数据源移动问题第53-54页
     ·算法设计思想第54-55页
     ·算法详细设计第55-59页
     ·性能评估第59-64页
   ·基于用户移动模式的自适应移动组播算法第64-70页
     ·用户移动模式第64-66页
     ·接收者移动第66-67页
     ·数据源移动第67-68页
     ·性能评估第68-70页
   ·小结第70-71页
第5章 泛播中继路由第71-90页
   ·引言第71-72页
   ·泛播通信第72-74页
     ·泛播通信模型第72页
     ·泛播通信的要素第72-74页
   ·泛播中继路由算法第74-83页
     ·泛播中继路由的一个例子第75-76页
     ·基于泛播的中继路由模型第76页
     ·泛播中继路由选择算法第76-83页
   ·泛播中继路由系统第83-88页
     ·系统结构第84-85页
     ·泛播路由维护第85-86页
     ·泛播数据传输第86-87页
     ·性能评估第87-88页
   ·小结第88-90页
第6章 延迟约束动态组播路由第90-108页
   ·引言第90-91页
   ·问题描述第91-93页
     ·QoS组播路由第91-93页
     ·延迟约束动态组播路由优化第93页
   ·研究思路第93-94页
     ·动态组播路由构建第93-94页
     ·QoS路由计算策略第94页
   ·基于泛播的延迟约束动态组播路由协议(ADDMRP)第94-100页
     ·协议概述第94-96页
     ·协议描述第96-100页
   ·协议分析第100-101页
     ·协议正确性第100-101页
     ·协议复杂性第101页
   ·性能评估第101-106页
     ·实验说明第101-103页
     ·实验结果分析第103-106页
   ·协议扩展第106-107页
     ·功能扩展第106页
     ·规模扩展第106-107页
   ·小结第107-108页
第7章 结束语第108-111页
   ·总结第108-109页
   ·进一步研究第109-111页
参考文献第111-117页
图表索引第117-120页
缩写语第120-122页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及录用的文章第122-123页
致谢第123页

论文共12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房山区水资源短缺对策研究
下一篇:论我国刑事辩护制度的发展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