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 | 第1-13页 |
1. 1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1. 2国内外研究进展和现状 | 第9-11页 |
1. 3研究目标和内容 | 第11页 |
1. 4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1. 5技术路线 | 第12页 |
1. 6主要创新点 | 第12页 |
1. 7市场产业化前景 | 第12页 |
1. 8主要经济指标 | 第12-13页 |
第二章丽佳秋海棠的初代培养 | 第13-16页 |
2. 1材料来源和培养条件 | 第13页 |
2. 2外植体材料的处理 | 第13-14页 |
2. 3愈伤组织和不定芽的诱导 | 第14-16页 |
第三章丽佳秋海棠的继代培养 | 第16-27页 |
3. 1试验材料与条件 | 第16页 |
3. 2不同培养基对不定芽繁殖和生长的影响 | 第16页 |
3. 3大量元素对丽佳秋海棠不定芽繁殖系数的影响 | 第16-17页 |
3. 4有机营养与丽佳秋海棠嫩茎生长的影响 | 第17-19页 |
3. 5碳源对丽佳秋海棠繁殖系数及嫩茎长度的影响 | 第19-21页 |
3. 6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丽佳秋海棠不定芽及嫩茎的生长 | 第21-27页 |
第四章丽佳秋海棠试管苗根的诱导 | 第27-32页 |
4. 1实验材料及试验条件 | 第27页 |
4. 2大量元素-BA-NAA-IAA生根效应 | 第27-29页 |
4. 3不同种类生长素对嫩茎生根的影响 | 第29页 |
4. 4不同生长素浓度对根形成的影响 | 第29-30页 |
4. 5光照与根的形成 | 第30-32页 |
第五章丽佳秋海棠组培苗的移栽与定植 | 第32-36页 |
5. 1试验材料及试验条件 | 第32页 |
5. 2移栽基质对移栽成活率的影响 | 第32-36页 |
第六章结论与建议 | 第36-39页 |
6. 1基本培养基的选择 | 第36页 |
6. 2愈伤组织与不定芽的诱导 | 第36页 |
6. 3丽佳秋海棠的继代繁殖 | 第36页 |
6. 4试管苗生根与移栽 | 第36-37页 |
6. 5综合考虑,降低成本 | 第37页 |
6. 6组培试管苗诱导程序 | 第37-39页 |
图片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