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 | 第1-7页 |
第一章 死刑的产生发展和现状 | 第7-10页 |
一、死刑的产生、发展 | 第7页 |
二、国际现状 | 第7-8页 |
三、我国现状 | 第8-10页 |
第二章 死刑的价值评价 | 第10-19页 |
一、死刑存废之论争 | 第10-11页 |
二、死刑存废论争之评价 | 第11-19页 |
(一) 死刑的公正性 | 第12页 |
(二) 死刑的效益性 | 第12-16页 |
(三) 死刑的人道性 | 第16-19页 |
第三章 死刑在我国的困境 | 第19-22页 |
一、国际人权公约促使我国立法国际化 | 第19页 |
二、我国的现状决定了现阶段还不能立即废除死刑 | 第19-22页 |
(一) 我国现阶段不具备废除死刑的人文背景 | 第20页 |
(二) 我国现阶段不具备废除死刑的经济背景 | 第20页 |
(三) 我国现阶段不具备废除死刑的政治背景 | 第20-22页 |
第四章 关于我国死刑制度改革的几点建议 | 第22-41页 |
一、扩大“死缓”制度的适用 | 第22-25页 |
二、明确适用死刑的法定条件 | 第25-26页 |
三、废除经济犯罪适用死刑 | 第26-32页 |
四、应进一步缩小死刑适用的对象范围 | 第32-33页 |
五、完善死刑的复核程序,收回死刑核准权 | 第33-39页 |
六、刑法解释者必须以削减死刑的理念为指导,严格死刑的司法解释 | 第39-40页 |
七、从转变刑事法官的死刑理念上限制死刑适用 | 第40-41页 |
结论 | 第41-42页 |
参考书目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