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用事业价格听证程序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3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 ·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 ·文献综述 | 第13-19页 |
|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3-14页 |
|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 第14-18页 |
| ·文献评述 | 第18-19页 |
|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第19-20页 |
|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 ·文献研究法 | 第20页 |
| ·规范分析法 | 第20页 |
| ·比较分析法 | 第20-21页 |
| 第二章 公用事业价格听证程序的理论解析 | 第21-30页 |
| ·公用事业的内涵 | 第21-23页 |
| ·公用事业的概念界定 | 第21页 |
| ·公用事业的特征 | 第21-23页 |
| ·价格听证程序概述 | 第23-27页 |
| ·价格听证程序的概念界定 | 第23-24页 |
| ·价格听证程序的特征 | 第24-26页 |
| ·价格听证程序的功能 | 第26-27页 |
| ·公用事业价格听证程序的理论基础 | 第27-30页 |
| ·自然公正原则 | 第27-28页 |
| ·正当法律程序 | 第28页 |
| ·人民主权理论 | 第28-29页 |
| ·有限理性决策理论 | 第29-30页 |
| 第三章 公用事业价格听证程序的国际经验 | 第30-37页 |
| ·价格听证程序的国外经验 | 第30-34页 |
| ·美国 | 第30-33页 |
| ·德国 | 第33页 |
| ·日本 | 第33-34页 |
| ·国外公用事业价格听证程序对我国的启示 | 第34-37页 |
| ·价格听证会前的准备程序 | 第34-35页 |
| ·价格听证会的进行程序 | 第35-36页 |
| ·价格听证会后的处理程序 | 第36-37页 |
| 第四章 我国公用事业价格听证程序的现状与问题 | 第37-49页 |
| ·我国公用事业价格听证程序的现状 | 第37-38页 |
| ·《政府制定价格听证办法》的改进之处 | 第38-40页 |
| ·我国公用事业价格听证程序中存在的问题 | 第40-45页 |
| ·听证会的启动主体单一 | 第40页 |
| ·听证会参加人的遴选程序不透明 | 第40-41页 |
| ·听证准备时限程序不合理 | 第41-42页 |
| ·听证信息公开程序不规范 | 第42-43页 |
| ·听证会进行程序缺乏公平性和公正性 | 第43-45页 |
| ·听证会后处理程序中缺乏监督 | 第45页 |
| ·我国公用事业价格听证程序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5-49页 |
| ·价格听证制度有待完善 | 第45-46页 |
| ·政府职能转变尚未完成 | 第46页 |
| ·价格听证会在政府价格决策中的性质 | 第46-47页 |
| ·权利意识、参与意识、程序意识有待加强 | 第47页 |
| ·公民社会尚未形成 | 第47-49页 |
| 第五章 我国公用事业价格听证程序的完善 | 第49-57页 |
| ·听证会启动主体多元化 | 第49页 |
| ·公用事业价格听证会准备程序的完善 | 第49-53页 |
| ·规范听证会参加人的遴选程序 | 第49-51页 |
| ·适当延长听证准备时限 | 第51-52页 |
| ·加强听证信息公开程序建设 | 第52-53页 |
| ·公用事业价格听证会进行程序的完善 | 第53-55页 |
| ·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 | 第53-54页 |
| ·规范听证会主持人和听证人的选任程序 | 第54页 |
| ·明确简易程序的实施条件 | 第54-55页 |
| ·公用事业价格听证会后处理程序的完善 | 第55-57页 |
| ·完善会后信息公开程序 | 第55页 |
| ·完善监督程序 | 第55-57页 |
| 结语 | 第57-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 致谢 | 第61-62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