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页 |
外文摘要 | 第3-16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6-21页 |
·选题的理论意义及实践意义 | 第16-17页 |
·文章的内容及结构说明 | 第17-18页 |
·文章的创新及不足 | 第18-21页 |
第2章 国际贸易理论的体系 | 第21-51页 |
·国际贸易理论的两条主线 | 第21-22页 |
·自由贸易思想 | 第21-22页 |
·保护贸易思想 | 第22页 |
·国际贸易理论的体系 | 第22-50页 |
·国际贸易基础理论和效应理论 | 第22-40页 |
·用成本的差异来解释贸易基础的斯密理论和李嘉图理论 | 第23-26页 |
·用资源的不同配置来解释贸易基础的生产要素禀赋理论 | 第26-28页 |
·以投入产出法对赫—俄模型的经验验证——里昂惕夫之谜及其解释 | 第28-31页 |
·以生产技术变化即成本优势动态变动为基础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 第31-33页 |
·用偏好不同解释贸易基础的需求偏好相似说 | 第33-34页 |
·以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为基础的新贸易理论 | 第34-36页 |
·以竞争优势为基础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 第36-39页 |
·国际贸易理论的最新进展——杨小凯的动态比较优势理论 | 第39-40页 |
·国际贸易政策理论 | 第40-50页 |
·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经济思想——重商主义经济理论 | 第41-42页 |
·保护幼稚产业的政策理论——李斯特的经济主张 | 第42-45页 |
·凯恩斯主义贸易理论——对外贸易乘数理论 | 第45-46页 |
·新贸易理论基础上产生的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 | 第46-49页 |
·将国际贸易纳入法制化框架下的管理贸易政策理论 | 第49-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3章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与述评 | 第51-72页 |
·国际贸易基础理论和效应理论的发展与述评 | 第51-65页 |
·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标志着国际贸易基础理论的创立 | 第51-53页 |
·李嘉图提出比较成本原理,奠定了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 | 第53-54页 |
·俄林提出资源禀赋理论,把对比较优势形成原因的研究向前推进了一步 | 第54-56页 |
·里昂惕夫之谜,是二战后比较优势理论发展的新起点 | 第56-57页 |
·产品生命周期说,开始用比较动态的方法来分析比较优势的形成和变化 | 第57-59页 |
·偏好相似理论是对比较利益理论的一个重要补充 | 第59-60页 |
·新贸易理论成为国际贸易理论史上的又一重要意义的里程碑 | 第60-62页 |
·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国际贸易理论的最新进展 | 第62-63页 |
·杨小凯的动态比较优势理论——向斯密理论的回归 | 第63-65页 |
·国际贸易政策理论的发展与述评 | 第65-70页 |
·重商主义理论——开辟了国际贸易理论的系统研究 | 第65-66页 |
·李斯特的保护贸易理论——落后国家自卫的经济武器 | 第66-68页 |
·凯恩斯主义贸易理论——萧条经济下的贸易政策理论 | 第68-69页 |
·战略性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重要的政策注释 | 第69-70页 |
·管理贸易政策理论——经济国际化进程中的必然选择 | 第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第4章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动因及未来发展趋势 | 第72-78页 |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动因 | 第72-76页 |
·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实践动因 | 第72-74页 |
·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理论动因 | 第74-76页 |
·国际贸易理论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第76-77页 |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结论 | 第78-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5页 |
独创性声明 | 第85页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