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浪油田宝北低渗透油藏水淹层识别及水淹规律研究
| 前言 | 第1-16页 |
| 第一章 油田地质概况 | 第16-23页 |
| §1.1 构造特征 | 第16-17页 |
| §1.2 沉积特征 | 第17-19页 |
| §1.3 油藏特征 | 第19-20页 |
| §1.4 开发概况及存在的问题 | 第20-23页 |
| ·开发概况 | 第20-21页 |
| ·存在的问题 | 第21-23页 |
| 第二章 宝北低渗透油藏水淹现状分析 | 第23-33页 |
| §2.1 注水开发现状 | 第23-29页 |
| ·产液分析 | 第23-27页 |
| ·压力分析 | 第27-29页 |
| §2.2 吸水剖面及产液剖面变化 | 第29-31页 |
| §2.3 平面水淹差异 | 第31-33页 |
| 第三章 宝北低渗透油藏水淹层定性识别 | 第33-52页 |
| §3.1 低渗透油藏水淹层测井曲线识别方法 | 第33-38页 |
| ·用自然电位曲线识别水淹层 | 第33-34页 |
| ·用电阻率曲线识别水淹层 | 第34-35页 |
| ·孔隙度测井曲线识别水淹层 | 第35页 |
| ·综合分析法 | 第35页 |
| ·用人工神经网络识别水淹层 | 第35-36页 |
| ·灰色系统理论水淹层测井评价 | 第36-38页 |
| §3.2 宝北低渗透油藏不同类型水淹特征 | 第38-48页 |
| ·淡水水淹层特征 | 第38-43页 |
| ·地层水水淹层特征 | 第43-45页 |
| ·混合水水淹层特征 | 第45-46页 |
| ·水淹层平面分布特征 | 第46-48页 |
| §3.3 宝北低渗透油藏水淹层的交会图识别方法 | 第48-52页 |
|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48-49页 |
| ·淡水水淹层交会图版的建立 | 第49-50页 |
| ·地层水水淹层交会图版的建立 | 第50-52页 |
| 第四章 宝北低渗透油藏水淹层定量化分析 | 第52-74页 |
| §4.1 水淹级别的划分 | 第52-53页 |
| ·根据驱油效率η划分油层水淹级别: | 第52页 |
| ·根据产水率Fw划分油层水淹级别 | 第52-53页 |
| §4.2 利用中子寿命测井定量判别水淹层 | 第53-60页 |
| ·基本原理 | 第53-55页 |
| ·中子寿命测井在宝北地区的应用 | 第55-60页 |
| §4.3 水淹程度测井解释模型的建立 | 第60-71页 |
| ·不同水淹类型测井解释模型 | 第60-64页 |
| ·按流动单元类型建立测井解释模型 | 第64-67页 |
| ·结合岩电实验分析水淹程度 | 第67-71页 |
| §4.4 水淹程度定量判别结果 | 第71-74页 |
| 第五章 宝北低渗透油藏水淹规律及挖潜方向 | 第74-91页 |
| §5.1 流动单元与油层水淹的关系 | 第74-78页 |
| ·储层物性与水淹的关系 | 第74-75页 |
| ·流动单元类型与水淹程度的关系 | 第75-78页 |
| §5.2 断层与裂缝对油层水淹的影响 | 第78-89页 |
| ·三级断层对油层水淹的影响 | 第78-81页 |
| ·裂缝对油层水淹的影响 | 第81-89页 |
| §5.3 油田挖潜建议 | 第89-91页 |
| 结论 | 第91-92页 |
| 致谢 | 第92-93页 |
| 参考文献 | 第93-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