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风回流焊机温度控制的软计算建模与系统设计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6页 |
| ·软计算方法概述 | 第8-11页 |
| ·软计算方法简介 | 第8页 |
| ·软计算方法特性 | 第8-9页 |
| ·软计算方法应用与发展前景 | 第9-11页 |
|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 ·温控系统简介 | 第12-14页 |
| ·温控系统工艺要求 | 第12-13页 |
| ·温控系统功能介绍 | 第13-14页 |
| ·温控系统特点 | 第14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篇章结构安排 | 第14-16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 ·论文的篇章结构安排 | 第15-16页 |
| 第二章 温控系统的软硬件设计 | 第16-31页 |
| ·硬件设计 | 第16-21页 |
| ·设计思路 | 第16-17页 |
| ·温控部分设计 | 第17页 |
| ·监控部分设计 | 第17页 |
| ·主要子模块说明 | 第17-21页 |
| ·下位机软件设计 | 第21-24页 |
| ·总体设计 | 第21-22页 |
| ·初始化模块 | 第22页 |
| ·滤波算法 | 第22-23页 |
| ·通信程序 | 第23-24页 |
| ·上位机软件设计 | 第24-31页 |
| ·总体任务 | 第24-25页 |
| ·主要界面设计 | 第25-31页 |
| 第三章 温控系统传热学模型 | 第31-41页 |
| ·传热学基本知识 | 第31-33页 |
| ·导热 | 第31-32页 |
| ·对流 | 第32页 |
| ·辐射 | 第32-33页 |
| ·炉子的简化结构及其参数 | 第33-35页 |
| ·建立传热模型的思路 | 第35-36页 |
| ·各量的物理意义及计算方法 | 第36-41页 |
| ·输入量的物理意义及计算方法 | 第36-37页 |
| ·输出量的物理意义及计算方法 | 第37-41页 |
| 第四章 模型的简化和分析 | 第41-53页 |
| ·模型的简化 | 第41-43页 |
| ·输出量的简化和计算 | 第41-42页 |
| ·模型的简化方程 | 第42-43页 |
| ·各参量对模型的影响 | 第43-51页 |
| ·输出分量的影响 | 第43页 |
| ·单参数变化对能量的影响 | 第43-48页 |
| ·排气口温度对能量的影响 | 第48-51页 |
| ·可调因子与控制器输出的转换 | 第51页 |
| ·小结 | 第51-53页 |
| 第五章 基于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的模型辨识 | 第53-65页 |
| ·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ANFIS) | 第53-57页 |
| ·Sugeno-Type模糊推理 | 第53-54页 |
| ·ANFIS结构 | 第54-56页 |
| ·ANFIS学习算法 | 第56-57页 |
| ·温控系统的模型辨识 | 第57-62页 |
| ·模糊系统建模类型 | 第57-58页 |
| ·建模方案 | 第58页 |
| ·输入输出模糊化 | 第58页 |
| ·数据源 | 第58-59页 |
| ·初始化FIS | 第59-60页 |
| ·训练FIS | 第60-61页 |
| ·模型验证 | 第61-62页 |
| ·模型的应用仿真 | 第62-65页 |
| ·系统结构框图 | 第62-63页 |
| ·仿真结果分析 | 第63-65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5-67页 |
| ·结论 | 第65-66页 |
| ·后续工作的展望 | 第66-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 致谢 | 第70-7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及论文完成情况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