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章 绪论 | 第1-20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9-11页 |
| ·IT企业技术创新中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 第9-10页 |
| ·IT企业知识特征 | 第10页 |
| ·IT企业知识的管理现状与问题 | 第10-11页 |
| ·本文研究的主题、意义、方法、思路 | 第11-14页 |
| ·本文研究的主题和意义 | 第11页 |
| ·隐性知识基本内容在本文中构成的分析主线 | 第11-14页 |
| ·国内外理论综述 | 第14-20页 |
| ·IT企业的界定与特点 | 第14-16页 |
| ·技术创新与知识管理关系的文献综述 | 第16-17页 |
| ·隐性知识管理的文献综述 | 第17-20页 |
| 第2章 IT企业技术创新与隐性知识相互作用机理探析 | 第20-29页 |
| ·通过技术创新使IT企业知识价值得以实现 | 第20-21页 |
| ·IT企业知识的商品化 | 第20页 |
| ·技术创新过程表示 | 第20-21页 |
| ·隐性知识对技术创新的作用 | 第21-24页 |
| ·隐性知识转化是技术创新的核心 | 第21-22页 |
| ·隐性知识整合是技术创新的关键 | 第22-24页 |
| ·IT企业隐性知识价值实现机理 | 第24-26页 |
| ·以知识库为中介实现知识共享 | 第24页 |
| ·通过企业员工正式面对面交流实现知识共享 | 第24-25页 |
| ·基于知识交易的转化机理 | 第25-26页 |
| ·隐性知识价值实现的影响因素 | 第26-29页 |
| ·隐性知识自身特性 | 第26页 |
| ·隐性知识拥有者的垄断 | 第26页 |
| ·知识差距 | 第26页 |
| ·组织距离 | 第26-27页 |
| ·人文环境 | 第27-28页 |
| ·信息技术质量 | 第28-29页 |
| 第3章 IT企业技术创新中隐性知识管理支持框架构建 | 第29-45页 |
| ·技术创新过程中的并行工程思想 | 第29-32页 |
| ·人力资源管理支持 | 第32-34页 |
| ·IT企业知识型员工特点 | 第32-33页 |
|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 第33-34页 |
| ·组织结构支持 | 第34-39页 |
| ·组建支持隐性知识运用的技术创新项目团队 | 第34-35页 |
| ·构建创新项目团队内部知识协作机制 | 第35-37页 |
| ·案例:微软的多职能创新团队间的协作 | 第37-38页 |
| ·组建重叠式的开发小组并产生协同运作 | 第38-39页 |
| ·案例:微软重叠式的开发小组中的“同步与稳定法” | 第39页 |
| ·培育促进隐性知识转化的团队知识文化 | 第39-42页 |
| ·建立愿景 | 第40页 |
| ·完善知识市场建立信任机制 | 第40-41页 |
| ·通过知识共享的行为形成知识共享的习惯 | 第41-42页 |
| ·以IT技术固化创新成果中的隐性知识 | 第42-45页 |
| ·充分应用IT工具促使隐性知识的转化与共享 | 第42-43页 |
| ·案例:微软的知识管理技术——“知识地图” | 第43-45页 |
| 第4章 IT企业技术创新中的隐性知识整合 | 第45-55页 |
| ·企业技术创新中的知识整合 | 第45-47页 |
| ·知识整合的意义 | 第45-46页 |
| ·面向技术创新的知识整合 | 第46-47页 |
| ·IT企业技术创新中隐性知识整合方式 | 第47-55页 |
| ·可显性化的隐性知识整合 | 第48-50页 |
| ·不可显化的隐性知识整合方式 | 第50-53页 |
| ·案例:西门子公司的协作机制 | 第53-54页 |
| ·案例:远东计算机的创新项目小组 | 第54-55页 |
| 第5章 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 第55-59页 |
| ·并行工程中的冲突及解决 | 第55-56页 |
| ·正确处理两种形式知识管理 | 第56-57页 |
| ·把握好IT企业技术创新中隐性知识管理原则 | 第57-59页 |
| 第6章 综合案例:惠普公司创新中的知识管理模式比较 | 第59-65页 |
| ·以创新为本的惠普公司 | 第59-60页 |
| ·惠普总部知识管理背景与模式 | 第60-61页 |
| ·背景介绍 | 第60页 |
| ·与具体业务相结合的隐性知识管理活动 | 第60-61页 |
| ·中国惠普公司知识管理模式 | 第61-63页 |
| ·全方位的知识共享 | 第61-62页 |
| ·知识管理“三段论” | 第62-63页 |
| ·案例的分析与启发 | 第63-65页 |
| ·中国惠普知识管理的得失 | 第63页 |
| ·惠普总部知识管理与中国惠普的差异 | 第63-64页 |
| ·案例启发 | 第64-65页 |
| 结论 | 第65-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2页 |
| 致谢 | 第72-73页 |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目录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