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果树园艺论文--仁果类论文--苹果论文

转番茄铁载体蛋白基因(LeIRT2)八棱海棠的鉴定

中文摘要第1-13页
英文摘要第13-16页
缩略词第16-18页
引言第18-20页
上篇 文献综述第20-50页
 第一章 植物铁的吸收、运输、分配研究进展第22-32页
  1 铁吸收相关的基因第22-23页
  2 铁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和分配第23-25页
  3 植物体内铁水平的动态平衡第25-26页
  4 Fe(Ⅲ)还原酶的活性与铁的吸收第26-27页
  参考文献第27-32页
 第二章 植物ZIP基因家族铁载体蛋白相关基因研究进展第32-42页
  1 高等植物的Fe(Ⅱ)载体蛋白基因(IRT)的结构特性第32页
  2 植物ZIP基因家族铁载体基因的序列分析第32-34页
   2.1 ZIP基因家族的铁载体基因第32页
   2.2 铁载体基因序列的比较分析第32-34页
  3 植物ZIP基因家族铁载体基因的功能第34-35页
   3.1 IRT基因是植物主要的铁载体基因第34-35页
   3.2 铁载体基因是一种广泛的二价金属离子载体第35页
  4 植物ZIP基因家族铁载体基因的表达第35-36页
   4.1 铁载体基因的表达定位第35-36页
   4.2 铁载体基因的表达与时间的关系第36页
   4.3 铁载体基因的表达与环境条件的关系第36页
  5 铁载体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第36-38页
  6 植物ZIP基因家族铁载体基因在植物中的应用第38-39页
  7 结论与展望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2页
 第三章 外源基因在植物体内的时空表达研究进展第42-50页
  1 启动子调控第42-43页
  2 转基因的沉默第43-46页
   2.1 DNA甲基化与外源基因的沉默第43-44页
   2.2 位置效应与外源基因的沉默第44页
   2.3 拷贝数与外源基因的沉默第44-45页
   2.4 反式失活与外源基因的沉默第45-46页
   2.5 共抑制引起的基因沉默第46页
  3 外源基因的丢失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0页
下篇 研究论文第50-114页
 第一章 番茄铁载体基因(LeIRT2)转化烟草的研究第50-58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1-53页
   1.1 工具酶和试剂第51页
   1.2 植物材料、菌种和质粒第51-52页
   1.3 转化植株的鉴定第52-53页
    1.3.1 PCR检测第52页
    1.3.2 PCR-Southern检测第52页
    1.3.3 Southern检测第52页
    1.3.4 转基因植株耐缺铁能力的初步鉴定第52-53页
  2 结果与讨论第53-55页
   2.1 PCR检测第53-54页
   2.2 PCR-Southern检测第54页
   2.3 Southern检测第54-55页
   2.4 转基因植株耐缺铁能力的初步鉴定第55页
  3 讨论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58页
 第二章 苹果组培苗RNA快速提取方法的研究第58-64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8-59页
   1.1 实验材料第58页
   1.2 实验试剂第58页
   1.3 总RNA的提取第58-59页
   1.4 RT-PCR第59页
   1.5 RNA转膜第59页
  2.结果与分析第59-62页
   2.1 RNA质量分析第59-61页
   2.2 RT-PCR分析第61-62页
   2.3 RNA的转膜第62页
  3.讨论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4页
 第三章 转番茄铁载体基因(LeIRT2)八棱海棠株系的分子鉴定第64-82页
  1.材料与方法第65-74页
   1.1 植物材料第65页
   1.2 化学试剂第65页
   1.3 转基因株系和非转基因株系继代所用的培养基第65页
   1.4 目的基因与质粒构建第65-68页
   1.5 转基因八棱海棠的分子检测第68-74页
    1.5.1 转基因八棱海棠的PCR检测第68-70页
     1.5.1.1 转基因八棱海棠DNA的提取第68-69页
     1.5.1.2.PCR扩增第69-70页
    1.5.2 PCR-Southern杂交检测第70-72页
     1.5.2.1 探针制备第70-71页
     1.5.2.2 探针的标记第71页
     1.5.2.3 转膜第71页
     1.5.2.4 预杂交第71页
     1.5.2.5 杂交第71页
     1.5.2.6 洗膜第71-72页
     1.5.2.7 免疫鉴定第72页
    1.5.3 Southern杂交检测第72-73页
     1.5.3.1 探针制备第72页
     1.5.3.2 探针的标记第72页
     1.5.3.3 基因组DNA的酶切第72页
     1.5.3.4 电泳第72页
     1.5.3.5 转膜第72-73页
     1.5.3.6 预杂交第73页
     1.5.3.7 杂交第73页
     1.5.3.8 洗膜第73页
     1.5.3.9 免疫鉴定第73页
    1.5.4 RT-PCR检测第73-74页
     1.5.4.1 八棱海棠RNA提取第73页
     1.5.4.2 总RNA中DNA的消化第73-74页
     1.5.4.3 RT-PCR检测第74页
  2.结果与分析第74-77页
   2.1 PCR检测第74-75页
   2.2 PCR-Southern检测第75-76页
   2.3 Southern检测第76-77页
   2.4 RT-PCR检测第77页
  3.讨论第77-79页
  参考文献第79-82页
 第四章 转番茄铁载体基因(LeIRT2)八棱海棠株系对缺铁胁迫的响应第82-105页
  1.材料与方法第83-87页
   1.1 实验材料的培养第83页
    1.1.1 生根培养第83页
    1.1.2 苗木移栽第83页
   1.2 处理第83-84页
   1.3 测定项目第84-87页
    1.3.1 营养液pH值的测定第84页
    1.3.2 叶片光合速率的测定第84页
    1.3.3 叶片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测定第84-85页
    1.3.4 根系质子分泌和三价铁螯合物还原酶(Ferric Chelate-reductase,FCR)活力的染色定位测定第85页
    1.3.5 根系表面结构观察第85页
    1.3.6 叶片活性铁含量的测定第85-86页
    1.3.7 根系铁、锌、锰含量的测定第86页
    1.3.8 叶片铁、锌、锰含量的测定第86页
    1.3.9 印迹杂交第86-87页
  2.结果与分析第87-93页
   2.1 生根培养第87-89页
   2.2 苗木移栽第89-90页
   2.3 营养液pH值的变化第90页
   2.4 叶片光合速率的比较第90-91页
   2.5 叶片光合色素含量的比较第91页
   2.6 根系质子分泌能力的比较第91-92页
   2.7 根系FCR活力的比较第92页
   2.8 根系表面结构的变化第92页
   2.9 金属离子含量的测定第92-93页
   2.10 茚迹杂交第93页
  3.讨论第93-98页
  参考文献第98-101页
  图版第101-105页
 第五章 微嫁接早期鉴定转番茄铁载体基因八棱海棠与苹果品种的亲和性第105-114页
  1 材料和方法第106-107页
   1.1 材料第106页
    1.1.1 嫁接材料第106页
    1.1.2 培养基第106页
    1.1.3 练苗移栽第106页
   1.2 方法第106-107页
    1.2.1 嫁接方法第106页
    1.2.2 培养方法第106-107页
    1.2.3 统计嫁接成活率和生根率第107页
    1.2.4 嫁接苗移栽第107页
    1.2.5 生长状况观察记载第107页
  2 结果与分析第107-110页
   2.1 培养基对不同砧穗组合嫁接成活率的影响第107页
   2.2 不同培养方法对嫁接成活率及嫁接苗生根率的影响第107-108页
   2.3 不同生根条件对嫁接成活率及嫁接苗生根率的影响第108-109页
   2.4 嫁接苗移栽实验第109-110页
   2.5 嫁接苗生长情况第110页
  3 讨论第110-111页
  参考文献第111-112页
  图版第112-114页
全文总结第114-117页
创新之处第117-118页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第118-119页
致谢第119页

论文共11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低热固相反应法合成锰酸锂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的测试
下一篇:电子商务的盈利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