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外语论文--英语论文

“新课改”背景下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互动初探

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7页
引言第7页
第一章 概述第7-16页
   ·问题的提出第7-11页
     ·我国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和问题第7-9页
     ·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和我国“新课改”实施的要求第9-11页
   ·文献综述第11-14页
     ·课堂互动教学行为的研究成果第11-13页
     ·课堂教学互动行为研究本身存在的问题第13-14页
   ·“新课改”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4-15页
     ·“新课改”的含义第14页
     ·有关课程和课程标准的含义第14-15页
     ·课堂教学的含义第15页
     ·互动与课堂教学互动的含义第15页
   ·研究方法第15-16页
第二章 当前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互动存在的问题第16-19页
   ·形式单调,多师生间互动,少生生间互动第16-17页
   ·内容偏颇,多认知互动,少情意互动和行为互动第17页
   ·深度不够,多浅层次互动,少深层次互动第17页
   ·互动作用失衡,多“控制一服从”,少交互平行的互动第17-18页
   ·课堂冲突——不良的课堂互动第18-19页
     ·中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的发展引起思想上的变化第18页
     ·教师教育观念陈旧,隐性课程发掘不够第18-19页
第三章 现代教育理论及其对中学英语课堂互动教学的启示第19-23页
   ·现代教育理论概述第19-21页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第19页
     ·多元智能理论第19-20页
     ·其它相关理论第20-21页
   ·现代教育理论对中学英语课堂互动教学的启示第21-23页
     ·建立现代教学观,转变教师角色第21-22页
     ·建立师生交往、共同对话的教学太质观第22-23页
     ·建立多元变通、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观第23页
     ·建立多元的形成性评价观,关注学生的平时表现第23页
第四章 “新课改”背景下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互动的作用与内容第23-27页
   ·课堂教学互动的作用第23-25页
     ·师生互动有利于学生学习智能的培养第23-24页
     ·师生互动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第24页
     ·师生互动有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第24-25页
     ·生生互动利于学生扬长避短,最优发展第25页
   ·课堂互动的种类与内容第25-27页
     ·课堂互动的种类第25-26页
       ·师生互动第25-26页
       ·生生互动第26页
     ·师生互动的内容第26-27页
       ·教师的热情与学生的悟情第26-27页
       ·教师的监控与学生的自律第27页
       ·教师的“善教”与学生的“乐学”第27页
第五章 “新课改”背景下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互动的原则与模式第27-29页
   ·课堂教学互动方式实现的一般原则第27-28页
     ·学生的需要处互动,了解学生所想所需第27-28页
     ·学生困惑处互动,引导学生释疑解惑第28页
     ·在营造和谐氛围中互动,变课堂为艺术乐园第28页
   ·课堂教学互动的模式第28-29页
     ·教师导——学生练第28页
     ·学生想——教师导第28页
     ·学生议——教师导第28-29页
     ·学生做——学生说第29页
     ·让学生自己去做第29页
第六章 “新课改”背景下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互动案例分析第29-36页
   ·案例简介第29-32页
     ·教学设计思路第29-31页
       ·备课思路第29-30页
       ·上课思路(如何动)第30页
       ·对学生课堂表现的评价思路第30-31页
     ·教授这堂课实现互动的理念依据第31-32页
       ·师生平等是课堂教学互动得以实现的第一法则第31页
       ·让知识与生命共生,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互动第31-32页
   ·案例实录第32-35页
   ·教学反思第35-36页
第七章 “新课改”背景下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互动对策探讨第36-43页
   ·"新课改"背景下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互动对策探讨第36-37页
     ·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第36-37页
   ·强化目标意识,在目标制定中突出教学互动第37页
     ·教前诊断第37页
     ·展示目标,进行定向学习第37页
     ·围绕目标互动第37页
     ·目标检测第37页
   ·教师应有意识地从互动的角度加强教学设计第37-43页
     ·设计"大问题"和发散性问题,扩大互动空间第37-38页
     ·设计多向合作的学习活动,拓宽互动途径第38页
     ·设计生活化、情境化、信息化的教学环境,丰富互动内容第38-39页
     ·改变以往的课堂教学环节,渗透学生活动为主的互动教学第39页
     ·教法和学法结合,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多向交流"第39-40页
       ·在教学教程中,力争三个"最佳结合"第39页
       ·在教学方法上,积极采用“引、扶、放、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第39页
       ·课堂引进“小组学习”形式,扩大学生参与面第39-40页
       ·组织课外活动,补充课堂教学第40页
     ·创设教学情境,师生共享生命体验第40页
     ·提高教师素质,拓展教师的教学机智第40-42页
       ·教学设计中“关注焦点”的转变,形成课堂上多维有效的互动第40-41页
       ·创造机会,彰显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促进互动第41页
       ·教师在课堂上巧设提问第41页
       ·教师要习惯于被学生提问,立足问题解决第41页
       ·捕捉并重组课堂信息,调整互动第41页
       ·民主宽容与严格要求并举,灵活处理课堂突发事件第41-42页
       ·关注对学生的评价,激励每个学生成长第42页
       ·加强课后的主动反思与重构第42页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与习惯第42-43页
       ·耐心倾听的习惯第42-43页
       ·善于表达的能力第43页
       ·善于反省的习惯和能力第43页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第43页
结束语第43-45页
注释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48页
附录材料第48-56页
后记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运动对高血压大鼠ADM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
下一篇:米邦塔仙人掌对小鼠运动性疲劳影响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