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压载水旋流分离处理的应用理论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5页 |
·概述 | 第10-12页 |
·船舶压载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发展现状 | 第12-15页 |
·置换与稀释方法 | 第12页 |
·机械处理方法 | 第12-13页 |
·物理处理方法 | 第13-14页 |
·化学处理方法 | 第14页 |
·基因工程和生物技术处理方法 | 第14-15页 |
·小结 | 第15页 |
·旋流分离技术的研究发展现状 | 第15-21页 |
·旋流分离器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 第16页 |
·旋流分离器的主要特点 | 第16-18页 |
·旋流分离器的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小结 | 第20-21页 |
·研究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 第21-22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22-25页 |
第2章 旋流流动的理论分析 | 第25-34页 |
·旋流流动的基本特征 | 第25-27页 |
·旋流流动的速度分布 | 第27-29页 |
·切向速度分布 | 第27页 |
·轴向速度分布 | 第27-28页 |
·径向速度分布 | 第28-29页 |
·旋流流动的理论分析 | 第29-33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33-34页 |
第3章 基本控制方程和湍流模型 | 第34-47页 |
·基本控制方程 | 第34-35页 |
·湍流模型 | 第35-44页 |
·涡粘性 | 第36-37页 |
·常系数模型 | 第37页 |
·零方程模型 | 第37-38页 |
·单方程模型 | 第38-40页 |
·双方程模型 | 第40-41页 |
·雷诺应力模型 | 第41-43页 |
·代数应力模型 | 第43-44页 |
·湍流模型的选择 | 第44-46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46-47页 |
第4章 流场的数值计算方法 | 第47-75页 |
·概述 | 第47-49页 |
·有限分析解 | 第49-65页 |
·边界函数为指数多项式的有限分析解 | 第50-57页 |
·边界函数为二次多项式的有限分析解 | 第57-62页 |
·边界函数为分段线性多项式的有限分析解 | 第62-65页 |
·有限分析-等参元法 | 第65-68页 |
·网格自动剖分 | 第68-71页 |
·多重网格法 | 第71-73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73-75页 |
第5章 单相旋流流场的数值模拟 | 第75-101页 |
·旋流流场的基本特征 | 第75页 |
·柱坐标系下的标准k-ε湍流模型 | 第75-77页 |
·柱坐标系下的各向异性k-ε湍流模型 | 第77-81页 |
·流场的简化模拟 | 第81-84页 |
·流场的各向异性k-ε湍流模型的数值模拟 | 第84-92页 |
·计算区域与边界条件 | 第84-85页 |
·壁面函数 | 第85-87页 |
·数值计算结果 | 第87-92页 |
·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的比较验证 | 第92-94页 |
·流场分析 | 第94-99页 |
·壁面转动的影响 | 第94-95页 |
·流量的影响 | 第95页 |
·流量比的影响 | 第95-99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99-101页 |
第6章 两相旋流流场的数值模拟 | 第101-119页 |
·描述流体流动的两种方法 | 第101页 |
·湍流两相流模型 | 第101-107页 |
·单颗粒动力学模型(SPD模型) | 第102-103页 |
·小滑移模型(SS模型) | 第103页 |
·单流体模型或无滑移模型(NS模型) | 第103-104页 |
·颗粒轨道模型(PT模型) | 第104-105页 |
·多流体或拟流体模型(MF模型) | 第105-106页 |
·小结 | 第106-107页 |
·颗粒运动的数值模拟 | 第107-111页 |
·颗粒运动方程组 | 第107-108页 |
·模型的修正 | 第108-110页 |
·数值模拟 | 第110-111页 |
·颗粒运动分析 | 第111-117页 |
·颗粒比重对颗粒运动轨迹及分离效率的影响 | 第111-112页 |
·流量对颗粒运动轨迹及分离效率的影响 | 第112-114页 |
·颗粒直径对颗粒运动轨迹及分离效率的影响 | 第114-117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117-119页 |
第7章 船舶压载水旋流分离系统设计 | 第119-138页 |
·旋流分离器设计 | 第119-124页 |
·旋流分离器直径 | 第119页 |
·锥角 | 第119-120页 |
·进口尺寸 | 第120页 |
·溢流管尺寸 | 第120-121页 |
·底流口尺寸 | 第121-122页 |
·船舶压载水用旋流分离器 | 第122-124页 |
·流程设计 | 第124-132页 |
·多级分离或多段分离 | 第125页 |
·设计流程A | 第125-127页 |
·设计流程B | 第127-128页 |
·设计流程C | 第128-130页 |
·设计流程D | 第130-132页 |
·小结 | 第132页 |
·旋流分离器的布置 | 第132-136页 |
·旋流分离器的放置方式 | 第132-133页 |
·旋流分离器的并联 | 第133-135页 |
·旋流分离器组的布置 | 第135-136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136-138页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38-143页 |
·结论 | 第138-141页 |
·展望 | 第141-143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143-14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144-145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持和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145-146页 |
致谢 | 第146-147页 |
参考文献 | 第147-1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