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导言 | 第9-20页 |
| ·选题的背景 | 第9-12页 |
|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14页 |
| ·选题的目的 | 第13页 |
| ·选题的意义 | 第13-14页 |
| ·国内外研究动态综述 | 第14-18页 |
| ·国外研究动态综述 | 第14-17页 |
| ·国内研究动态综述 | 第17-18页 |
|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8-19页 |
| ·研究思路 | 第18页 |
|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9-20页 |
| 第二章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理论基础 | 第20-31页 |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0-21页 |
| ·森林 | 第20页 |
| ·森林生态效益 | 第20-21页 |
| ·生态效益补偿机制 | 第21页 |
| ·森林生态效益内容和特征 | 第21-24页 |
| ·森林生态效益主要内容 | 第22-23页 |
| ·森林生态效益特征 | 第23-24页 |
| ·生态效益补偿特点 | 第24-27页 |
| ·非物质性 | 第24-25页 |
| ·外部性 | 第25页 |
| ·持续性 | 第25-26页 |
| ·有限性 | 第26-27页 |
|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理论依据 | 第27-31页 |
|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 第27-28页 |
| ·生态环境价值论 | 第28页 |
| ·科斯定理方案 | 第28-29页 |
| ·庇古税 | 第29-31页 |
| 第三章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现状 | 第31-37页 |
|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现状分析 | 第31-33页 |
|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存在的问题 | 第33-37页 |
| 第四章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补偿主体和方法 | 第37-44页 |
| ·补偿原则 | 第37页 |
| ·森林生态效益的补偿对象 | 第37-40页 |
| ·补偿对象选择 | 第37-39页 |
| ·补偿对象的确定 | 第39页 |
| ·补偿对象的具体范围 | 第39-40页 |
| ·森林生态效益的补偿主体 | 第40-41页 |
| ·补偿责任主体 | 第40-41页 |
| ·补偿对象主体 | 第41页 |
|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方式、方法 | 第41-44页 |
|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方式 | 第41页 |
|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方法 | 第41-44页 |
| 第五章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 | 第44-52页 |
| ·森林生态效益计量 | 第44-49页 |
| ·现行森林生态效益评价方法 | 第44-46页 |
| ·森林生态效益经济价值的常用计量方法简介 | 第46-49页 |
|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 | 第49-52页 |
| ·补偿实质 | 第49页 |
| ·补偿的依据 | 第49页 |
| ·不同补偿标准 | 第49-51页 |
| ·补偿额度的确定 | 第51-52页 |
| 第六章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的筹集和资金使用管理 | 第52-57页 |
|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的筹集 | 第52-55页 |
|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的使用管理 | 第55-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 致谢 | 第60-61页 |
| 作者简介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