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硅酸盐(NS)吸附猪饲粮汞的研究
主要缩略词 | 第1-9页 |
摘要 | 第9-13页 |
ABSTRACT | 第13-17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7-46页 |
·汞的理化性质与代谢 | 第19-21页 |
·汞的毒性及其作用机理 | 第21-29页 |
·金属硫蛋白及其对重金属的解毒功能 | 第29-31页 |
·热休克蛋白与汞中毒 | 第31-32页 |
·汞与硒、锌的互作关系 | 第32-36页 |
·汞的危害及卫生标准 | 第36-37页 |
·饲料中汞的来源、存在情况及减少汞污染的措施 | 第37-42页 |
·纳米科技及其在畜牧业中的应用 | 第42-44页 |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与内容 | 第44-46页 |
第二章 试验方法 | 第46-60页 |
·试验材料 | 第46-48页 |
·试验方法 | 第48-59页 |
·体外吸附试验 | 第48页 |
·饲养试验 | 第48页 |
·消化试验 | 第48-49页 |
·屠宰试验 | 第49-50页 |
·样品中汞含量的测定 | 第50-53页 |
·肌红蛋白含量的测定 | 第53页 |
·T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 第53-55页 |
·猪瘟血清抗体效价的测定 | 第55页 |
·血清、全血和组织的抗氧化指标的测定 | 第55-56页 |
·血清激素水平的测定 | 第56页 |
·肝肾组织中金属硫蛋白水平的测定 | 第56-57页 |
·组织锌、铁、铜含量的测定 | 第57-58页 |
·组织硒含量的测定 | 第58页 |
·其它相关酶及血清生化指标的测定 | 第58页 |
·切片制备和显微观察 | 第58-59页 |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59-60页 |
第三章 试验结果 | 第60-83页 |
·体外吸附 | 第60-62页 |
·反应动力学 | 第60页 |
·起始pH值的影响 | 第60-61页 |
·汞离子起始浓度的影响 | 第61-62页 |
·生长性能 | 第62页 |
·各组织样品中汞的含量 | 第62-67页 |
·肌肉组织中汞的残留 | 第62-63页 |
·各器官组织中汞的残留 | 第63-64页 |
·粪、胆汁和尿中汞的含量 | 第64-65页 |
·胃肠道各段内容物中汞的含量 | 第65-66页 |
·血汞水平在饲养期间的变化 | 第66-67页 |
·养分表观消化率 | 第67页 |
·肉色、肌红蛋白含量和滴水率 | 第67-68页 |
·器官相对重量 | 第68-69页 |
·免疫指标 | 第69-70页 |
·免疫器官相对重量 | 第69页 |
·T淋巴细胞转化率 | 第69-70页 |
·血清猪瘟抗体效价 | 第70页 |
·抗氧化指标 | 第70-72页 |
·血清、全血抗氧化指标 | 第70-71页 |
·肝肾组织抗氧化指标 | 第71-72页 |
·肝、肾、血清相关的酶指标 | 第72-74页 |
·血清内分泌激素 | 第74-75页 |
·肝肾组织中金属硫蛋白(MT)的含量 | 第75页 |
·微量元素在血清、肌肉、肝脏、肾脏中的分布 | 第75-78页 |
·血清中锌、铁、铜、硒的含量 | 第75-76页 |
·肌肉中锌、铁、铜、硒的含量 | 第76-77页 |
·肝脏中锌、铁、铜、硒的含量 | 第77页 |
·肾脏中锌、铁、铜、硒的含量 | 第77-78页 |
·血清相关生化指标 | 第78-79页 |
·骨骼中的相关指标 | 第79-80页 |
·组织切片观察 | 第80-83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83-101页 |
·影响 NS体外吸附的因素 | 第83-84页 |
·NS降低汞残留及减轻汞不良影响 | 第84-101页 |
·生长性能 | 第84-85页 |
·组织中汞的残留 | 第85-88页 |
·养分利用 | 第88页 |
·肉质 | 第88-89页 |
·抗氧化能力 | 第89-91页 |
·免疫功能 | 第91-92页 |
·内分泌功能 | 第92-93页 |
·组织微量元素分布 | 第93-95页 |
·肝、肾组织器官功能 | 第95-98页 |
·骨骼和钙的利用 | 第98-99页 |
·小结 | 第99-101页 |
提示与创新点 | 第101-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22页 |
攻博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文章 | 第122-123页 |
致谢 | 第1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