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16页 |
§1.1 引言 | 第9页 |
§1.2 气液两相流参数检测进展 | 第9-11页 |
§1.3 气液两相流主要参数及分类 | 第11-14页 |
§1.3.1 流型 | 第11页 |
§1.3.2 表观速度 | 第11-12页 |
§1.3.3 滑移比 | 第12页 |
§1.3.4 分相含率 | 第12-13页 |
§1.3.5 两相混合流的密度 | 第13页 |
§1.3.6 压力和压力降 | 第13-14页 |
§1.3.7 流量 | 第14页 |
§1.4 气液两相流模型 | 第14页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4-16页 |
第二章 流型识别文献综述 | 第16-30页 |
§2.1 引言 | 第16页 |
§2.2 气液两相流流型的分类和定义 | 第16-18页 |
§2.2.1 垂直上升管中绝热两相流的流型 | 第16-17页 |
§2.2.2 水平管中绝热两相流的流型 | 第17-18页 |
§2.3 气液两相流流型识别的主要方法 | 第18-29页 |
§2.3.1 流态图法 | 第18页 |
§2.3.2 流型的直接测量法 | 第18-19页 |
§2.3.3 流型的间接测量法 | 第19-25页 |
§2.3.4 基于模糊推理与神经网络的流型识别方法 | 第25-28页 |
§2.3.5 流型识别方法的发展与设想 | 第28-29页 |
§2.4 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HHT在两相流信号处理中的应用 | 第30-49页 |
§3.1 常规非线性信号处理方法简介 | 第30-33页 |
§3.1.1 短时傅立叶变换 | 第30-32页 |
§3.1.2 小波变换方法 | 第32-33页 |
§3.1.3 Wigner-Ville分布 | 第33页 |
§3.1.4 其它时频分析方法 | 第33页 |
§3.2 Hilbert-Huang变换方法 | 第33-36页 |
§3.2.1 HHT方法的原理 | 第34-36页 |
§3.3 HHT在气液两相流信号处理中的应用 | 第36-43页 |
§3.3.1 常用的滤波与消噪方法 | 第36-38页 |
§3.3.2 HHT多尺度滤波原理 | 第38-39页 |
§3.3.3 利用HHT对两相流信号进行消噪 | 第39-43页 |
§3.4 应用HHT方法进行两相流信号的时频分析 | 第43-48页 |
§3.4.1 水平管气液两相流差压信号时频分析 | 第43-45页 |
§3.4.2 垂直管气液两相流差压信号时频分析 | 第45-48页 |
§3.5 小结 | 第48-49页 |
第四章 实验装置设计与实验条件 | 第49-57页 |
§4.1 实验装置工作原理 | 第49-51页 |
§4.2 主要的标准仪表与装置选择 | 第51-53页 |
§4.3 文丘利管与差压变送器 | 第53-56页 |
§4.3.1 文丘利管的主要优点 | 第53-55页 |
§4.3.2 差压传感器的选取 | 第55-56页 |
§4.3.3 文丘利管差压信号管路的安装 | 第56页 |
§4.4 小结 | 第56-57页 |
第五章 基于HHT与模糊推理的气液两相流流型识别 | 第57-85页 |
§5.1 引言 | 第57页 |
§5.2 基于HHT与模糊推理的流型识别问题 | 第57-70页 |
§5.2.1 实验过程与注意的问题 | 第57-59页 |
§5.2.2 水平管道气水两相流不同流型下差压信号的HHT | 第59-64页 |
§5.2.3 水平管道气油两相流不同流型下差压信号的HHT | 第64-70页 |
§5.3 利用模糊规则进行流型识别 | 第70-75页 |
§5.3.1 模糊推理的基本原理 | 第71-72页 |
§5.3.2 水平管流型识别模糊推理系统的设计 | 第72-74页 |
§5.3.3 实验结果分析 | 第74-75页 |
§5.4 垂直管气液两相流流型识别 | 第75-84页 |
§5.4.1 不同流型下文丘利管差压信号的时域描述 | 第76-77页 |
§5.4.2 垂直管气液两相流的HHT | 第77-82页 |
§5.4.3 垂直管流型识别模糊推理系统的设计 | 第82-84页 |
§5.5 小结 | 第84-85页 |
第六章 基于HHT与SVM的气液两相流空隙率估计 | 第85-114页 |
§6.1 空隙率与动态差压信号的关系 | 第85-88页 |
§6.1.1 空隙率的定义 | 第85-86页 |
§6.1.2 空隙率的测量方法 | 第86-88页 |
§6.2 基于HHT的动态差压信号波动成分的提取 | 第88-96页 |
§6.3 用于描述空隙率的特征变量的定义 | 第96-102页 |
§6.4 基于SVM的空隙率估计方法 | 第102-109页 |
§6.4.1 SVM的原理 | 第102-109页 |
§6.4.1.1 广义最优分类面 | 第103-107页 |
§6.4.1.2 核函数 | 第107页 |
§6.4.1.3 用于函数拟合的SVM | 第107-109页 |
§6.5 基于HHT与SVM的气液两相流空隙率估计方法 | 第109页 |
§6.6 空隙率估计实验结果分析 | 第109-113页 |
§6.7 小结 | 第113-114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4-117页 |
§7.1 结论 | 第114-115页 |
§7.2 展望 | 第115-1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17-127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和录用的论文 | 第127-128页 |
致谢 | 第1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