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弦梁结构的静力、抗震和抗风性能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张弦梁结构的定义与特点 | 第9-10页 |
§1.2 张弦梁结构的分类 | 第10-11页 |
§1.2.1 单榀张弦梁结构的基本类型 | 第10页 |
§1.2.2 空间张弦梁结构 | 第10-11页 |
§1.3 张弦梁结构的工程应用 | 第11-14页 |
§1.4 张弦梁结构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张弦梁结构的静力性能研究 | 第17-38页 |
§2.1 张弦梁结构的力学特性 | 第17-18页 |
§2.2 张弦梁结构的形态定义及预应力的作用 | 第18-20页 |
§2.2.1 张弦梁结构的形态定义 | 第18-19页 |
§2.2.2 张弦梁结构中预应力的作用 | 第19-20页 |
§2.3 张弦梁结构初始态预应力分布与大小的确定 | 第20-26页 |
§2.3.1 局部分析法的基本思想及主要步骤 | 第20-21页 |
§2.3.2 张弦梁结构预应力大小取值的原则 | 第21-22页 |
§2.3.3 张弦梁结构算例分析 | 第22-25页 |
§2.3.4 小结 | 第25-26页 |
§2.4 单榀张弦梁结构的静力分析 | 第26-29页 |
§2.4.1 高跨比和垂跨比的影响 | 第26-28页 |
§2.4.2 预应力大小的影响 | 第28-29页 |
§2.5 双向张弦梁结构的静力分析 | 第29-36页 |
§2.5.1 双向张弦梁结构静力性能的初步分析 | 第30-33页 |
§2.5.2 结构榀数的影响 | 第33-34页 |
§2.5.3 下弦拉索布置方式的影响 | 第34-36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三章 张弦梁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 | 第38-59页 |
§3.1 概述 | 第38-39页 |
§3.2 张弦梁结构的自振特性分析 | 第39-43页 |
§3.2.1 基本理论 | 第39页 |
§3.2.2 单榀张弦梁结构算例 | 第39-40页 |
§3.2.3 双向张弦梁结构算例 | 第40-42页 |
§3.2.4 内力对结构自振特性的影响 | 第42-43页 |
§3.2.5 小结 | 第43页 |
§3.3 单向张弦梁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 | 第43-51页 |
§3.3.1 竖向地震响应分析 | 第44-49页 |
§3.3.2 水平地震响应分析 | 第49-51页 |
§3.4 双向张弦梁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 | 第51-56页 |
§3.4.1 竖向地震响应分析 | 第51-55页 |
§3.4.2 水平地震响应分析 | 第55-56页 |
§3.5 参数讨论 | 第56-57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四章 张弦梁结构的风振性能分析 | 第59-80页 |
§4.1 概述 | 第59-60页 |
§4.2 频域法基本理论 | 第60-63页 |
§4.3 风荷载模拟技术 | 第63-67页 |
§4.3.1 自回归法(AR法)基本理论 | 第63-65页 |
§4.3.2 程序编制及算例验证 | 第65-67页 |
§4.4 单向张弦梁结构风振性能分析 | 第67-75页 |
§4.4.1 频域法 | 第67-70页 |
§4.4.2 时程分析法 | 第70-72页 |
§4.4.3 参数分析 | 第72-75页 |
§4.5 双向张弦梁结构风振性能分析 | 第75-78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0-83页 |
§5.1 本文主要结论 | 第80-81页 |
§5.2 工作展望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6页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