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施工论文--各项工程与工种论文--混凝土与加筋混凝土工程论文--模板工程论文

大跨砼结构中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架设计

第一章 绪论第1-16页
 1.1 课题的提出与工程背景第9-11页
  1.1.1 概念第9-10页
  1.1.2 模板支撑架的组成第10-11页
 1.2 工程事故的频发第11页
 1.3 研究现状第11-14页
  1.3.1 外脚手架理论和试验研究第12-13页
  1.3.2 模板支撑架理论和试验研究第13-14页
 1.4 本文研究内容第14-16页
  1.4.1 脚手架和模板支撑架的区别第14页
  1.4.2 模板支撑架搭设施工要点第14页
  1.4.3 模板支架设计方面第14-15页
  1.4.4 上海旗忠森林体育城网球中心设计实例第15-16页
第二章 模板支撑架的以往工程实例及分析第16-24页
 2.1 混凝土结构施工中模板支撑架的一些成功经验第16-18页
 2.2 典型模板支架倒塌事故介绍与分析第18-21页
  2.2.1 深圳高架桥施工模板支架倒塌事故第18页
  2.2.2 中国银行苏州分行综合业务楼工程模板支架整体倒塌事故第18页
  2.2.3 南京电视台演播中心工程大演播厅屋盖模板支架整体倒塌事故第18-21页
   2.2.3.1 工程概况第19页
   2.2.3.2 事故发生情况概述第19页
   2.2.3.3 事故发生原因分析第19-21页
 2.3 从支撑架自身特点寻求常见事故的原因第21-23页
  2.3.1 支撑架受力的特殊性第21-22页
  2.3.2 支撑架的破坏形式第22-23页
 2.4 本章小结第23-24页
第三章 模板支撑架的设计与计算第24-47页
 3.1 概述第24页
 3.2 模板支撑架的架体构造第24-27页
  3.2.1 组成第24-25页
  3.2.2 低支撑架的构造要求第25页
  3.2.3 高支撑架的构造要求第25-27页
 3.3 模板支撑架的施工要求第27-29页
  3.3.1 施工准备第27页
  3.3.2 搭设第27-28页
  3.3.3 使用第28页
  3.3.4 拆除第28-29页
 3.4 模板支撑架系统的设计计算第29-46页
  3.4.1 模板支撑架的计算内容第29页
  3.4.2 计算荷载第29-31页
   3.4.2.1 荷载分类第29-30页
   3.4.2.2 荷载组合第30-31页
  3.4.3 支撑系统整体稳定计算第31页
  3.4.4 扣件的承载力计算第31-32页
  3.4.5 支撑系统地基承载力与沉降计算第32页
  3.4.6 支撑立杆竖向变形计算第32-33页
  3.4.7 目前常用的几支撑架的计算方法第33-42页
   3.4.7.1 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第34-38页
   3.4.7.2 参考格构式柱、钢框架整体失稳的计算方法第38-41页
   3.4.7.3 其他方法介绍第41-42页
  3.4.8 一种进行整体计算的半刚性有限元模型的提出第42-45页
   3.4.8.1 模型提出的背景第42页
   3.4.8.2 半刚性有限元模型的提出第42-43页
   3.4.8.3 模型的特点第43页
   3.4.8.4 算例分析第43-45页
  3.4.9 计算结果的比较分析第45-46页
 3.5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四章 工程实例第47-70页
 4.1 工程概述第47-48页
 4.2 方案及支撑选择第48-51页
  4.2.1 方案一:预制构件加格构柱支撑第48-51页
  4.2.2 方案二:现浇加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撑架第51页
 4.3 扣件式钢管支撑架设计第51-59页
  4.3.1 模板支撑架的计算第51-56页
   4.3.1.1 计算模型假定第52-53页
   4.3.1.2 荷载情况第53页
   4.3.1.3 计算结果第53-56页
  4.3.2 本工程支撑架设计中的重点及解决方法第56-59页
   4.3.2.1 本工程支架设计中的重点点第56页
   4.3.2.2 解决方法第56-59页
 4.4 实验分析第59-63页
  4.4.1 加载模拟区域第59-60页
  4.4.2 荷载第60页
  4.4.3 加载程序第60-61页
   4.4.3.1 加载原则第60页
   4.4.3.2 加载程序第60-61页
  4.4.4 模拟试验安全控制措施第61-62页
  4.4.5 加载测量第62页
  4.4.6 试验结果分析第62-63页
 4.5 本章小结第63-70页
  附图1第65-66页
  附图2第66-67页
  附图3第67-68页
  附图4第68-69页
  附图5第69-70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70-72页
 5.1 本文的结论第70页
 5.2 进一步的工作第70-72页
参考文献第72-75页
致谢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氧化铝厂炭素车间低浓度沥青烟煅后焦吸附净化基础及应用研究
下一篇:晶振的缺陷检测和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