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理论论文--土地经济学论文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理论与方法研究--以福建省晋江市为例

中文摘要第1-3页
英文摘要第3-7页
第一章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理论、方法、进展与展望第7-22页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研究计划的提出背景第7页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的涵义及其相互关系第7-8页
   ·LUCC研究的理论框架及其技术路线第8-9页
     ·全球LUCC研究的理论框架第8-9页
     ·区域LUCC研究技术路线第9页
   ·LUCC信息处理技术第9-16页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动态监测第11-14页
       ·LUCC动态监测技术第11-14页
     ·LUCC信息处理技术第14-16页
       ·参数构造法第15页
       ·景观分析法第15页
       ·区域LUCC信息的综合处理第15-16页
   ·LUCC研究进展与展望第16-19页
     ·现阶段LUCC研究重点领域第16-17页
     ·LUCC研究进展第17-18页
       ·LUCC研究理论进展第17-18页
       ·LUCC研究技术进展第18页
     ·LUCC研究展望第18-19页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第19-22页
     ·研究区概况第19-21页
       ·自然地理概况第20页
       ·社会经济状况第20-21页
       ·土地利用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第21页
     ·本文研究方法第21-22页
第二章 土地利用变化时空复合模式第22-37页
   ·地学信息图谱基本理论第22-23页
     ·概念提出及其内涵第22页
     ·地学信息图谱概念模型第22-23页
     ·地学信息图谱的类型第23页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信息图谱构建模式第23页
   ·晋江市土地利用信息图谱构建第23-25页
   ·图谱分析第25-29页
     ·图谱构成第25页
     ·1989-2001年土地利用变化图谱分析第25-29页
   ·土地利用结构动态预测第29-37页
     ·常用土地利用变化预测方法第29-34页
       ·灰色预测模型第29-30页
       ·系统动力学预测模型第30-31页
       ·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第31-32页
       ·回归预测法第32-33页
       ·地理元胞自动机模型第33页
       ·马尔柯夫预测模型第33-34页
     ·晋江市土地利用变化动态预测第34-37页
第三章 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强度影响的时空变异分析第37-51页
   ·地统计学基本原理第37-44页
     ·地统计学与经典统计学的区别第37页
     ·地统计学与Moran‘I和Geary’C的区别第37-38页
     ·区域化变量与半变异函数第38-44页
       ·区域化变量第38-39页
       ·半变异函数及其理论假设第39-40页
       ·半变异函数的理论假设第40-41页
       ·地统计分析主要统计变量第41-42页
       ·变异函数拟合模型第42-44页
   ·指标构建与样区采集第44-45页
     ·指标构建第44-45页
     ·样区采集第45页
   ·土地利用程度时空变异分析第45-51页
     ·土地利用全局趋势第45-46页
     ·1989年土地利用强度空间特征第46-47页
     ·2001年土地利用强度空间特征第47-49页
     ·人类影响指数空间特征第49-51页
结语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8页
附录第58-65页
致谢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鬼谷子》真伪及文学价值
下一篇: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预加力效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