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系统论文--自动控制、自动控制系统论文

控制系统的鲁棒稳定性分析

中文摘要第1页
英文摘要第3-6页
第一章 绪  论第6-9页
   ·所选课题的目的和意义第6-7页
   ·本选题的国内外动向第7页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重点第7-9页
第二章 被控高阶对象的低阶等效第9-16页
   ·问题的引出第9-10页
   ·最小二乘法基本原理第10-11页
   ·应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模型降阶第11-13页
     ·降阶算法第11-12页
     ·降阶步骤第12-13页
   ·仿真结果第13-15页
   ·通用软件的使用说明第15-16页
第三章 几种典型的控制器的设计及参数优化第16-28页
   ·控制理论的主要分支第16-17页
     ·经典控制第16页
     ·先进控制第16-17页
   ·控制器优化性能指标--ITAE指标第17-18页
   ·PID控制器的设计及参数优化第18-20页
     ·(PID)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第18页
     ·PID参数优化第18页
     ·单纯形的转换第18-19页
     ·PID控制性能小结第19-20页
   ·内模控制器的设计及参数优化第20-22页
     ·内模控制器的设计第20-21页
     ·内模控制器的参数优化第21页
     ·内模控制效果小结第21-22页
   ·鲁棒控制器的设计及参数优化第22-25页
     ·鲁棒控制原理第22页
     ·控制器的设计第22-24页
     ·鲁棒控制器的参数优化第24-25页
     ·鲁棒控制效果小结第25页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及参数优化第25-28页
     ·模糊控制的基本原理第25-26页
     ·模糊控制的设计第26页
     ·模糊控制器的参数优化第26-27页
     ·模糊控制效果小结第27-28页
第四章 几种典型的控制器鲁棒性能比较第28-48页
   ·不同控制方式各自鲁棒性评价第28-40页
     ·PID控制第28-31页
     ·内模控制第31-34页
     ·鲁棒控制第34-37页
     ·模糊控制第37-40页
   ·综合不同控制方式鲁棒性比较第40-46页
     ·二阶被控对象下不同控制方式鲁棒性比较第40-43页
     ·五阶被控对象下不同控制方式鲁棒性比较第43-46页
   ·综述第46-48页
第五章 一种改进的模糊PID控制器第48-52页
   ·引言第48页
   ·新型模糊PID控制器第48-49页
   ·仿真研究第49-51页
   ·小结第51-52页
第六章 结束语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6页
致    谢第56-57页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安全关照义务研究
下一篇: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人大代表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