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气的处理与利用论文--脱硫与固硫论文

NiAl类水滑石衍生复合氧化物的制备及催化氧化SO2的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引言第12-14页
1 绪论第14-35页
   ·酸雨的形成原因、危害和防治第14-19页
     ·酸雨问题的形成第14-16页
     ·酸雨的危害第16-18页
     ·酸雨的防治第18-19页
   ·烟气脱硫(FGD,Flue Gas Desulphurization)技术发展现状第19-23页
     ·湿法烟气脱硫技术(WFGD)第20页
     ·半干法烟气脱硫技术(SDFGD)第20-21页
     ·干法烟气脱硫技术(DFGD)第21-23页
   ·水滑石衍生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的优势第23-29页
     ·水滑石的组成和结构第23-25页
     ·类水滑石的制备方法第25-26页
     ·类水滑石衍生复合氧化物材料的性质第26-27页
     ·类水滑石衍生复合氧化物在环境催化中的应用第27-29页
   ·量子化学在催化领域中的应用第29-31页
     ·量子化学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第29-30页
     ·簇模型基本理论概述第30-31页
     ·量子化学在催化中的应用第31页
   ·论文工作设计第31-35页
     ·论文的选题依据第31-32页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32页
     ·论文的研究内容第32-35页
2 尿素法制备NiAl类水滑石衍生复合氧化物及其催化氧化SO_2的活性评价第35-56页
   ·引言第35-36页
   ·实验部分第36-39页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第36-37页
     ·催化剂的制备第37页
     ·催化剂的表征第37-38页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第38-39页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39-55页
     ·元素组成分析第39-40页
     ·热重曲线分析第40-41页
     ·XRD结果分析第41-42页
     ·SEM形貌分析第42-43页
     ·表面积和孔结构分析第43-47页
     ·FTIR结果分析第47-48页
     ·XPS表征第48-51页
     ·CO_2-TPD表征第51-52页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第52-55页
   ·小结第55-56页
3 传统共沉淀法和尿素法制备NiAl类水滑石衍生复合氧化物以及催化氧化SO_2活性的比较第56-78页
   ·引言第56页
   ·实验部分第56-59页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第56-57页
     ·催化剂的制备第57页
     ·催化剂的表征第57-59页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第59页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59-76页
     ·两种不同方法制备催化剂的结构比较与分析第59-64页
     ·催化剂活性的比较与分析第64页
     ·XPS结果比较与分析第64-67页
     ·CO_2-TPD结果比较与分析第67-68页
     ·酸性表征第68-70页
     ·In situ FTIR结果比较与分析第70-74页
     ·催化剂催化氧化SO_2反应机理分析与讨论第74-76页
   ·小结第76-78页
4 Cu掺杂NiAl类水滑石衍生复合氧化物的制备及催化氧化SO_2性能的研究第78-99页
   ·引言第78-79页
   ·实验部分第79-80页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第79页
     ·催化剂的制备第79页
     ·催化剂的表征第79-80页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第80页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80-97页
     ·热重曲线分析第80-81页
     ·XRD结果分析第81-84页
     ·SEM形貌分析第84页
     ·表面积和孔结构分析第84-87页
     ·FTIR结果分析第87-88页
     ·H2-TPR分析第88-89页
     ·UV-Vis DRS分析第89-90页
     ·XPS分析第90-91页
     ·ESR表征第91页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第91-92页
     ·SO_2-TPD分析第92-95页
     ·In situ FTIR分析与讨论第95-97页
   ·小结第97-99页
5 Ce掺杂NiAl类水滑石衍生复合氧化物的制备及催化氧化SO_2性能的研究第99-121页
   ·引言第99-100页
   ·实验部分第100页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第100页
     ·催化剂的制备第100页
     ·催化剂的表征第100页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第100页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100-119页
     ·热重曲线分析第100-101页
     ·XRD结果分析第101-104页
     ·SEM形貌分析第104-105页
     ·表面积和孔结构分析第105-108页
     ·FTIR结果分析第108-109页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第109-110页
     ·XPS分析第110-111页
     ·H_2-TPR分析第111-112页
     ·吡啶吸附的原位红外表征第112-114页
     ·CO_2-TPD分析第114-115页
     ·In situ FTIR分析与讨论第115-117页
     ·再生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第117-119页
   ·小结第119-121页
6 NiAl类水滑石复合氧化物表面化学吸附SO_2的量子化学计算第121-131页
   ·引言第121页
   ·计算方法第121-122页
   ·实验方法第122页
   ·计算结果与讨论第122-130页
     ·NiAl类水滑石衍生复合氧化物簇模型的选取第122页
     ·簇模型表面形成硫酸盐的几何构型第122-124页
     ·振动频率计算与谱峰归属第124-129页
     ·Ni-Cu-O固溶体结构上形成硫酸盐的几何构型和振动频率计算第129-130页
   ·小结第130-131页
7 结论与建议第131-134页
   ·结论第131-133页
   ·建议第133-134页
创新点摘要第134-135页
参考文献第135-148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148-149页
致谢第149-150页
作者简介第150-151页

论文共1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植物—丛枝菌根真菌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
下一篇:多溴联苯醚及其羟基衍生物的环境光化学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