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材连续切分轧制计算机辅助孔型设计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棒材的生产状况和发展前景 | 第10-12页 |
·棒材的生产状况 | 第10页 |
·棒材生产技术的发展趋势 | 第10-12页 |
·计算机辅助孔型设计的发展概况 | 第12-15页 |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5-17页 |
·切分轧制的发展 | 第15-17页 |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17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第2章 切分轧制的理论研究 | 第19-31页 |
·切分轧制的优点及分类 | 第19-20页 |
·切分轧制的优点 | 第19页 |
·切分轧制的分类 | 第19-20页 |
·切分轧制的机理研究 | 第20-22页 |
·切分轧制的原理 | 第20-21页 |
·预切分及切分孔型中金属的变形特点 | 第21-22页 |
·切分轧制的孔型系统及工艺 | 第22-30页 |
·切分位置的选择 | 第23页 |
·切分方式的选择 | 第23-24页 |
·孔型系统的选择和设计特点 | 第24-29页 |
·切分楔和切分轮角度的设计 | 第29-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孔型设计的基本原理 | 第31-39页 |
·连轧机的孔型设计 | 第31-32页 |
·连续轧制的基本概念 | 第31页 |
·连轧孔型设计原则 | 第31-32页 |
·孔型设计方法 | 第32页 |
·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32-38页 |
·宽展模型的建立 | 第32-34页 |
·力能参数模型的建立 | 第34-37页 |
·轧制温度模型的建立 | 第37页 |
·能耗模型的建立 | 第37-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4章 CARD系统结构 | 第39-59页 |
·CARD系统结构图及流程图 | 第39页 |
·CARD系统结构图 | 第39页 |
·CARD系统的流程图 | 第39页 |
·CARD系统设计的主要内容 | 第39-58页 |
·参数输入 | 第39-40页 |
·选择孔型系统 | 第40-41页 |
·延伸系数的分配 | 第41-43页 |
·参数校核 | 第43-47页 |
·孔型的设计计算 | 第47-49页 |
·孔型优化 | 第49-51页 |
·孔型图的绘制 | 第51-55页 |
·孔型参数的存储和输入 | 第55-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5章 CARD系统的用户界面 | 第59-69页 |
·系统主菜单及主窗体 | 第59-61页 |
·参数输入菜单及窗体 | 第61-63页 |
·计算菜单及窗体 | 第63-64页 |
·校核菜单及窗体 | 第64-66页 |
·查询菜单及窗体 | 第66-67页 |
·显示菜单及窗体 | 第67-68页 |
·帮助菜单 | 第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6章 应用实例 | 第69-79页 |
·棒材全连轧的现场工艺与设备条件 | 第69-70页 |
·生产工艺流程 | 第69页 |
·轧机布置形式 | 第69页 |
·工艺参数 | 第69-70页 |
·设计实例 | 第70-78页 |
·参数输入 | 第70-72页 |
·计算结果 | 第72-78页 |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结论 | 第79-80页 |
附录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85-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作者简介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