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高分子化学(高聚物)论文

新型生物可降解聚碳酸酯及其共聚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中文摘要第1-7页
英文摘要第7-15页
第一章 生物可降解聚碳酸酯研究进展第15-72页
 1 引言第15-16页
 2 生物可降解聚碳酸酯的结构与种类第16-22页
   ·脂肪族聚碳酸酯第17-21页
   ·芳香族聚碳酸酯第21-22页
 3 生物可降解聚碳酸酯的合成第22-37页
   ·缩合聚合第22-23页
   ·二氧化碳加聚第23页
   ·环状碳酸酯单体的开环聚合第23-37页
     ·环状碳酸酯单体的合成第24-27页
       ·五元环碳酸酯单体的合成第24-25页
       ·六元环碳酸酯单体的合成第25-27页
       ·大元环碳酸酯单体的合成第27页
     ·环状碳酸酯单体的开环聚合第27-37页
       ·五元环碳酸酯单体的开环聚合第28页
       ·六元环碳酸酯单体的开环聚合第28-37页
         ·阳离子开环聚合第29-30页
         ·阴离子开环聚合第30-31页
         ·配位聚合第31-33页
         ·酶催化开环聚合第33-36页
         ·其它方法第36-37页
       ·大环碳酸酯单体的开环聚合第37页
 4 功能化聚碳酸酯的研究第37-42页
 5 聚碳酸酯共聚物的研究第42-50页
   ·聚(酯—碳酸酯)第42-46页
   ·聚(酸酐—碳酸酯)第46-47页
   ·聚(磷酸酯—碳酸酯)第47-48页
   ·聚(对二氧六环酮—碳酸酯)第48-49页
   ·聚(碳酸酯—碳酸酯)第49页
   ·聚(乙二醇—碳酸酯)第49-50页
 6 生物可降解聚碳酸酯的生物医学应用第50-52页
   ·外科手术缝合线第50页
   ·骨固定材料第50-51页
   ·药物控制释放载体第51页
   ·其它应用第51-52页
 7 选题思路第52页
 8 参考文献第52-72页
第二章 含乙二醇缩酮保护的二羟基丙酮聚碳酸酯的合成与性能研究第72-89页
 1 前言第72-74页
 2 实验部分第74-77页
   ·试剂与仪器第74页
   ·单体的合成第74-76页
     ·丙酮二酸二乙酯的合成第74-75页
     ·1,3-二氧戊环-2,2-二甲酸二乙酯的合成第75页
     ·1,3-二氧戊环-2,2-二甲醇的合成第75页
     ·2,2-二亚甲基二氧基-1,3-丙二醇碳酸酯的合成第75-76页
   ·聚(2,2-二亚甲基二氧基-1,3-丙二醇碳酸酯)的合成第76页
   ·聚(2,2-二亚甲基二氧基-1,3-丙二醇碳酸酯)的DSC分析第76页
   ·聚(2,2-二亚甲基二氧基-1,3-丙二醇碳酸酯)的热稳定性分析第76页
   ·聚(2,2-二亚甲基二氧基-1,3-丙二醇碳酸酯)的体外细胞毒性第76-77页
   ·聚(2,2-二亚甲基二氧基-1,3-丙二醇碳酸酯)的体外降解第77页
   ·聚(2,2-二亚甲基二氧基-1,3-丙二醇碳酸酯)的药物控制释放第77页
 3 结果与讨论第77-86页
   ·单体的合成第77-78页
   ·聚合物的合成第78-79页
   ·结构表征第79-82页
   ·聚合物的热学性能第82-83页
   ·聚合物的体外细胞毒性第83-84页
   ·聚合物的体外降解第84-85页
   ·聚合物的药物控制释放第85-86页
 4 结论第86页
 5 参考文献第86-89页
第三章 基于二羟基丙酮聚碳酸酯的合成与性能研究第89-108页
 1 前言第89-90页
 2 实验部分第90-93页
   ·试剂与仪器第90-91页
   ·单体的合成第91-92页
     ·2,2-二甲氧基-1,3-丙二醇的合成第91页
     ·2,2-二甲氧基-1,3-丙二醇碳酸酯的合成第91-92页
   ·聚(2,2-二甲氧基-1,3-丙二醇碳酸酯)的合成第92页
   ·聚(2,2-二甲氧基-1,3-丙二醇碳酸酯)的脱保护第92页
   ·聚(2,2-二甲氧基-1,3-丙二醇碳酸酯)的DSC分析第92页
   ·聚(2,2-二甲氧基-1,3-丙二醇碳酸酯)的热稳定性分析第92-93页
   ·聚(2,2-二甲氧基-1,3-丙二醇碳酸酯)和聚合物(3)的体外降解第93页
   ·聚(2,2-二甲氧基-1,3-丙二醇碳酸酯)的药物控制释放第93页
 3 结果与讨论第93-104页
   ·单体的合成第93-94页
   ·聚合物的合成第94-96页
   ·结构表征第96-98页
   ·水解脱保护第98-101页
   ·聚合物的热学性能第101-102页
   ·聚合物的体外降解第102-103页
   ·聚合物的药物控制释放第103-104页
 4 结论第104-105页
 5 参考文献第105-108页
第四章 新型聚碳酸酯共聚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第108-120页
 1 前言第108-109页
 2 实验部分第109-111页
   ·试剂与仪器第109-110页
   ·单体的合成第110页
     ·EOPDC的合成第110页
     ·DTC的合成第110页
   ·共聚物的合成第110页
   ·聚碳酸酯共聚物的DSC分析第110-111页
   ·聚碳酸酯共聚物的机械性能分析第111页
   ·聚碳酸酯共聚物的药物控制释放第111页
 3 结果与讨论第111-116页
   ·单体与聚合物的合成第111-112页
   ·结构表征第112-114页
   ·聚碳酸酯共聚物的DSC第114-115页
   ·聚碳酸酯共聚物的机械性能第115页
   ·聚碳酸酯共聚物的药物控制释放第115-116页
 4 结论第116页
 5 参考文献第116-120页
第五章 新型聚(碳酸酯-乳酸)共聚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第120-133页
 1 前言第120-121页
 2 实验部分第121-124页
   ·试剂与仪器第121-122页
   ·单体的合成第122-123页
     ·L-丙交酯的合成第122页
     ·EOPDC的合成第122-123页
   ·共聚物的合成第123页
   ·共聚物的DSC分析第123页
   ·共聚物的体外酶促降解第123页
   ·共聚物的药物控制释放第123-124页
 3 结果与讨论第124-129页
   ·单体与共聚物的合成第124-125页
   ·结构表征第125-127页
   ·共聚物的DSC第127-128页
   ·共聚物的体外酶促降解第128页
   ·共聚物的药物控制释放第128-129页
 4 结论第129页
 5 参考文献第129-133页
第六章 新型聚(碳酸酯-对二氧六环酮)共聚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第133-145页
 1 前言第133-134页
 2 实验部分第134-137页
   ·试剂与仪器第134页
   ·单体的合成第134-135页
     ·EOPDC的合成第134-135页
     ·1,4-二氧六环酮的合成第135页
       ·氯乙酸钠的合成第135页
       ·羟乙氧基乙酸钠的合成第135页
       ·1,4-二氧六环酮的合成第135页
   ·共聚物的合成第135-136页
   ·共聚物的DSC分析第136页
   ·共聚物的体外降解第136页
   ·共聚物的亲水性第136页
   ·共聚物的药物控制释放第136-137页
 3 结果与讨论第137-142页
   ·单体与共聚物的合成第137-138页
   ·结构表征第138-140页
   ·共聚物的DSC第140页
   ·共聚物的亲水性第140-141页
   ·共聚物的体外降解第141-142页
   ·共聚物的药物控制释放第142页
 4 结论第142-143页
 5 参考文献第143-145页
第七章 新型聚(碳酸酯-ε-己内酯)共聚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第145-157页
 1 前言第145-146页
 2 实验部分第146-148页
   ·试剂与仪器第146页
   ·单体的合成第146-147页
   ·共聚物的合成第147页
   ·共聚物的DSC分析第147页
   ·共聚物的体外酶促降解第147页
   ·共聚物的药物控制释放第147-148页
 3 结果与讨论第148-153页
   ·单体与共聚物的合成第148页
   ·结构表征第148-151页
   ·共聚物的DSC第151页
   ·共聚物的体外酶促降解第151-152页
   ·共聚物的药物控制释放第152-153页
 4 结论第153页
 5 参考文献第153-157页
第八章 新型聚(碳酸酯-磷酸酯)共聚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第157-167页
 1 前言第157-158页
 2 实验部分第158-161页
   ·试剂与仪器第158-159页
   ·单体的合成第159页
     ·EOPDC的合成第159页
     ·亚乙基乙基环磷酸酯的合成第159页
       ·2-氯-1,3,2-二氧磷杂环戊烷的合成第159页
       ·2-氯-2-氧-1,3,2-二氧磷杂环戊烷的合成第159页
       ·亚乙基乙基环磷酸酯的合成第159页
   ·共聚物的合成第159-160页
   ·共聚物的DSC分析第160页
   ·共聚物的亲水性第160页
   ·共聚物的体外降解第160-161页
 3 结果与讨论第161-165页
   ·单体与共聚物的合成第161-162页
   ·结构表征第162-164页
   ·共聚物的DSC第164页
   ·共聚物的亲水性第164-165页
   ·共聚物的体外降解第165页
 4 结论第165-166页
 5 参考文献第166-167页
主要结论第167-169页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和待发表的论文与专利第169-170页
致谢第170页

论文共1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SmTbCo系光磁混合记录薄膜结构与特性研究
下一篇:水热合成Ba-Ti基微波介质陶瓷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