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植酸酶细菌的筛选和酶的纯化及酶性质研究
1 引言 | 第1-18页 |
·植酸酶的来源 | 第7-8页 |
·动物植酸酶 | 第7页 |
·微生物植酸酶 | 第7页 |
·植物植酸酶 | 第7-8页 |
·植酸酶的理化特性 | 第8-9页 |
·植酸酶的作用机理 | 第8页 |
·分子量 | 第8-9页 |
·最适pH值和最适温度 | 第9页 |
·植酸酶活性的影响因子 | 第9页 |
·植酸酶的应用 | 第9-13页 |
·饲料添加剂 | 第9-11页 |
·生产肌醇磷酸盐或肌醇 | 第11-12页 |
·用于谷物沉淀加工废弃物的处理。 | 第12页 |
·食品加工 | 第12页 |
·植酸酶的市场状况 | 第12-13页 |
·目前植酸酶在我国实际运用中的意义和问题 | 第13页 |
·产植酸酶微生物菌种选育研究进展 | 第13-16页 |
·产植酸酶真菌的选育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产植酸酶细菌的选育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植酸酶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6-植酸酶的基因工程 | 第16页 |
·3-植酸酶的基因工程 | 第16页 |
·植酸酶在原核生物中的表达 | 第16页 |
·植酸酶在真核微生物中的表达 | 第16-17页 |
·植酸酶的植物基因工程 | 第17页 |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和意义 | 第17-18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18-32页 |
·材料 | 第18-21页 |
·生化试剂 | 第18页 |
·其他化学试剂 | 第18-19页 |
·仪器设备 | 第19页 |
·常用储存液及配法 | 第19-20页 |
·培养基配方 | 第20-21页 |
·方法 | 第21-32页 |
·植酸钙的制作 | 第21页 |
·筛选培养基的配制方法 | 第21-22页 |
·产植酸酶菌株的筛选 | 第22页 |
·菌株形态的显微观察 | 第22页 |
·菌株生理生化特征测定 | 第22-24页 |
·植酸酶的活力测定 | 第24-26页 |
·植酸酶的分离纯化 | 第26-30页 |
·pH对植酸酶活力的影响 | 第30-31页 |
·反应温度对植酸酶活力的影响和热稳定性 | 第31页 |
·植酸酶Km测定 | 第31-32页 |
·影响酶活性因子的测定 | 第32页 |
3 结果和分析 | 第32-41页 |
·提取植酸钙结果 | 第32页 |
·菌株筛选结果及菌落形态 | 第32-33页 |
·菌体形态及运动性观察结果 | 第33-34页 |
·生理生化特征测定结果及分析 | 第34-35页 |
·植酸酶分离纯化 | 第35-37页 |
·pH值和温度对植酸酶活性的影响 | 第37-40页 |
·植酸酶Km和影响酶活性因子 | 第40-41页 |
4 讨论 | 第41-44页 |
·筛选培养基的制作 | 第41-42页 |
·植酸酶产生菌的筛选 | 第42页 |
·植酸酶酶活性测定 | 第42页 |
·细菌植酸酶的分离纯化 | 第42页 |
·细菌植酸酶的SDS-PAGE | 第42-43页 |
·本课题获得的细菌植酸酶的研究前景 | 第43-44页 |
结论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