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中国哲学论文--先秦哲学(~前220年)论文--墨家论文

墨子“天志”“明鬼”思想研究

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6页
概论第6-10页
 一 墨子“天志”“明鬼”思想及相关问题研究的历史回顾第6-8页
 二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意义第8-10页
第一章 墨子“天志”“明鬼”观念的思想渊源第10-20页
 第一节 天鬼神概念溯源第10-14页
  一 先秦典籍中出现最早的“天”“鬼”“神”文字概念考证第10-11页
  二 中国古代天鬼神思想的根源第11-14页
 第二节 墨家的源流与天鬼神的关系第14-20页
  一 先秦时期天鬼神信仰的演变第14-17页
  二 天人合一”观念对墨子的影响第17-18页
  三 墨子鬼神观形成的社会原因第18-20页
第二章 墨子“天志”“明鬼”思想的内涵第20-36页
 第一节 “天志”第20-23页
  一 先秦时期“天”的内涵梳理第20-21页
  二 《墨子》中“天”的内涵探究第21-22页
  三 “天志”——假行天道,定最高主宰第22-23页
 第二节 “明鬼”第23-27页
  一 先秦时期“鬼神”的内涵梳理第23-25页
  二 《墨子》中“鬼神”的内涵探究第25-26页
  三 “明鬼”——巧借鬼神,赏善罚暴第26-27页
 第三节 关于《鬼神之明》篇的学派归属问题第27-31页
  一 “有鬼”“无鬼”的论证与《鬼神之明》第28页
  二 鬼神的赏善罚恶与鬼神的“有所不明”第28-30页
  三 鬼神之“力”与《鬼神之明》第30-31页
 第四节 “天志”“明鬼”思想在墨子思想体系中的地位第31-36页
  一 “天志”“明鬼”与“兼爱”“非攻”第31-32页
  二 “天志”“明鬼”与“非命”第32-33页
  三 “天志”“明鬼”与“节用”“节葬”第33-36页
第三章 墨子天鬼神观念与诸子之比较第36-42页
 第一节 杨朱与墨子天志鬼神观之异同第36-38页
 第二节 孔墨天志鬼神观之异同第38-40页
 第三节 庄墨天志鬼神观之异同第40-42页
第四章 墨子天鬼神观念的流变以及对中华文化的影响第42-51页
 第一节 墨家后学对天鬼神的态度第42-45页
  一 子墨子与儒者的辩驳第42-43页
  二 子墨子鬼神是否明智的辩论第43-44页
  三 不反对厚葬第44-45页
 第二节 《墨子》尊天事鬼学说与方道方术的神道设教第45-48页
  一 天为等级系统中的最高主宰第45-46页
  二 天欲义而恶不义第46-47页
  三 鬼神的赏善罚恶在道教中被沿用第47-48页
 第三节 墨子天鬼神观念的意义及鬼神文化对后世的影响第48-51页
  一 墨子天鬼神观念的意义第48-49页
  二 墨子之后中国鬼神文化形成的特征第49页
  三 中国鬼神文化的社会影响第49-51页
结语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4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54-55页
致谢第55-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东汉文化政策研究
下一篇:青岛市中小学教师幸福感现状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