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3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3-27页 |
·甜味受体的发现、分布及结构特点 | 第13-18页 |
·甜味受体的发现 | 第13-15页 |
·甜味受体的分布 | 第15-16页 |
·甜味受体的结构特点 | 第16-18页 |
·甜味信号传导 | 第18-21页 |
·甜味信号转导 | 第19-20页 |
·味觉信号分子 | 第20-21页 |
·基于异源表达系统的甜味受体结构-功能的研究 | 第21-23页 |
·基于受体聚合体的甜味受体结构图谱研究 | 第21-22页 |
·同源建模 | 第22页 |
·甜味结合的光谱检测 | 第22-23页 |
·选题依据、研究意义、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3-27页 |
·选题依据 | 第23-25页 |
·研究意义 | 第25页 |
·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技术路线 | 第26-27页 |
第二章 Gα15、T1R2与T1R3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27-49页 |
·实验材料、仪器和主要试剂的配制 | 第28-31页 |
·实验材料 | 第28-29页 |
·实验仪器 | 第29页 |
·实验主要试剂的配制 | 第29-31页 |
·实验方法 | 第31-41页 |
·小鼠舌组织总mRNA的提取 | 第31-32页 |
·引物设计 | 第32-33页 |
·RT-PCR扩增目的基因 | 第33-36页 |
·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6-40页 |
·重组表达载体的鉴定 | 第40-4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1-47页 |
·小鼠舌组织总mRNA提取结果 | 第41-42页 |
·目的基因PCR扩增结果 | 第42-43页 |
·重组表达载体PCR鉴定结果 | 第43-44页 |
·重组表达载体双酶切鉴定结果 | 第44-46页 |
·序列测定及分析结果 | 第46-47页 |
·结论 | 第47-49页 |
第三章 稳定株的构建与筛选 | 第49-59页 |
·实验材料、仪器和主要试剂的配制 | 第49-51页 |
·实验材料 | 第49-50页 |
·实验仪器 | 第50页 |
·实验主要试剂的配制 | 第50-51页 |
·实验方法 | 第51-55页 |
·HEK293细胞的培养 | 第51-52页 |
·G418及灭稻瘟菌索杀伤浓度的确定 | 第52-53页 |
·pEGFP-C1-Gα15质粒转染 | 第53-54页 |
·单克隆稳定株的建立 | 第54页 |
·pDsRed1-N1-T1R2和pcDNA~(TM)6.2-T1R3质粒共转染 | 第54-5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5-58页 |
·杀伤浓度的测定 | 第55页 |
·质粒转染效果 | 第55-57页 |
·单克隆稳定株的建立 | 第57-58页 |
·结论 | 第58-59页 |
第四章 Gα15/T1R2/T1R3蛋白表达检测 | 第59-69页 |
·实验材料、仪器和主要试剂的配制 | 第59-61页 |
·实验材料 | 第59-60页 |
·实验仪器 | 第60页 |
·实验主要试剂的配制 | 第60-61页 |
·实验方法 | 第61-66页 |
·RT-PCR检测目标基因表达水平变化 | 第61-62页 |
·稳定株细胞的蛋白提取 | 第62-63页 |
·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 | 第63-66页 |
·实验结果 | 第66-68页 |
·RT-PCR检测结果 | 第66-67页 |
·Western Blot结果 | 第67-68页 |
·结论 | 第68-69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9-73页 |
·总结 | 第69-70页 |
·展望 | 第70-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81页 |
附录1 质粒图谱 | 第81-83页 |
附录2 序列测定结果 | 第83-8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6-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