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5页 |
| 目录 | 第5-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1页 |
| ·背景与价值 | 第7-9页 |
| ·本文的工作 | 第9-10页 |
| ·本文的结构 | 第10-11页 |
| 第二章 情感的定义、分类与空间 | 第11-16页 |
| ·情感的定义 | 第11页 |
| ·情感的分类 | 第11-13页 |
| ·情感空间 | 第13-16页 |
| ·Activation-Evaluation空间 | 第13-14页 |
| ·情感轮 | 第14-16页 |
| 第三章 语音信号分析 | 第16-30页 |
| ·语音信号分析概述 | 第16-17页 |
| ·语音信号的数字化和预处理 | 第17-18页 |
| ·采样和量化 | 第17页 |
| ·预处理 | 第17-18页 |
| ·语音信号时域分析 | 第18-23页 |
| ·短时能量分析 | 第18-21页 |
| ·短时相关分析 | 第21-23页 |
| ·基音周期检测方法 | 第23-30页 |
| ·基音周期检测概述 | 第23-24页 |
| ·基音检测预处理 | 第24-25页 |
| ·相关法基音检测算法 | 第25-27页 |
| ·基音检测的后处理 | 第27-30页 |
| 第四章 汉语情感语音数据库 | 第30-36页 |
| ·概述 | 第30页 |
| ·情感语音分类 | 第30-31页 |
| ·Spontaneous speech | 第30-31页 |
| ·Acted speech | 第31页 |
| ·Elicited speech | 第31页 |
| ·情感语音获取方法 | 第31-32页 |
| ·情感语音数据库的建立 | 第32-36页 |
| ·Speak-Independent情感语音数据库 | 第32-33页 |
| ·Speaker-Dependent情感语音数据库 | 第33-36页 |
| 第五章 汉语语音的情感声学特征分析 | 第36-43页 |
| ·语音的情感声学特征 | 第36-38页 |
| ·汉语语音的情感声学特征统计分析 | 第38-43页 |
| ·基频特性统计分析 | 第38-39页 |
| ·能量强度统计分析 | 第39-40页 |
| ·语速统计分析 | 第40-41页 |
| ·基频、语速和能量比较分析 | 第41页 |
| ·结论分析 | 第41-43页 |
| 第六章 语音情感声学特征的主成分分析 | 第43-50页 |
| ·概述 | 第43-44页 |
| ·数学模型及几何解释 | 第44-46页 |
| ·数学模型 | 第44-45页 |
| ·几何意义 | 第45-46页 |
| ·主成分的推导 | 第46-49页 |
| ·计算步骤 | 第49-50页 |
| 第七章 人工神经网络原理 | 第50-67页 |
| ·概述 | 第50页 |
| ·人工神经网络的构成 | 第50-56页 |
| ·神经元 | 第51-54页 |
| ·神经网络的拓扑结构 | 第54-55页 |
| ·神经网络的学习算法 | 第55-56页 |
| ·前馈神经网络及其主要算法 | 第56-57页 |
| ·感知器 | 第56-57页 |
| ·三层前馈网络 | 第57页 |
| ·反向传播算法 | 第57-62页 |
| ·竞争学习、侧抑制和自组织特征映射 | 第62-67页 |
| ·竞争学习和侧抑制 | 第62-63页 |
| ·自组织特征映射 | 第63-67页 |
| 第八章 基于神经网络的语音情感识别 | 第67-76页 |
| ·语音情感识别流程 | 第67页 |
| ·语音情感声学特征参数的选择 | 第67-68页 |
| ·神经网络的设计 | 第68-70页 |
| ·Speaker-Independent情感语音的识别 | 第70-74页 |
| ·Speaker-Dependent情感语音的识别 | 第74-76页 |
| 第九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6-79页 |
| 参考文献 | 第79-82页 |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