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基本有机化学工业论文--天然有机化合物的生产论文

壳聚糖棒材表面疏水化改性和制备工艺改进研究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9页
   ·可吸收型甲壳素/壳聚糖生物医用植入材料第9-15页
     ·甲壳素/壳聚糖的优势第9-10页
     ·甲壳素/壳聚糖可吸收手术缝合线第10-12页
       ·传统的可吸收手术缝合线第10页
       ·新型甲壳素/壳聚糖可吸收手术缝合线的制备工艺第10-11页
       ·甲壳素/壳聚糖可吸收手术缝合线的优点第11-12页
     ·壳聚糖术后防粘连膜第12-13页
       ·现有的术后防粘连产品第12页
       ·壳聚糖术后防粘连膜的研究进展第12-13页
     ·壳聚糖骨折内固定材料第13-14页
     ·总结与展望第14-15页
   ·壳聚糖的化学改性第15-17页
     ·烷基化改性第15页
     ·酰基化改性第15-16页
     ·羧基化(醚化)改性第16页
     ·酯化改性第16页
     ·希夫(Shift)碱反应第16-17页
     ·接枝第17页
     ·交联第17页
   ·生物医用植入材料的表面改性第17-23页
     ·物理手段第18-19页
       ·改变表面形貌修饰第18-19页
       ·涂层涂覆与表面吸附第19页
     ·化学手段第19-20页
     ·物理化学手段第20-22页
       ·外加辐射条件下的表面化学反应第20页
       ·等离子体处理与离子注入第20-21页
       ·表面沉积第21-22页
     ·生物手段第22-23页
       ·表面种植内皮细胞第22页
       ·蛋白质涂层第22-23页
       ·自组装单分子层(SAM)第23页
   ·课题的提出和意义第23-24页
 参考文献第24-29页
第二章 壳聚糖棒材表面的化学改性第29-41页
   ·实验部分第29-31页
     ·原料与试剂第29-30页
     ·试验设备第30页
     ·壳聚糖粉末的乙酰化改性第30页
     ·壳聚糖棒材表面乙酰化改性第30-31页
       ·表面乙酰化第30页
       ·接触角实验第30-31页
       ·吸水速率测试第31页
   ·结果与讨论第31-40页
     ·湿态环境下壳聚糖棒材力学性能衰减的影响因素第31-34页
     ·化学改性手段的比较与选择第34-35页
     ·酰化试剂的选择第35-37页
     ·酰化时间对疏水效果的影响第37-38页
     ·表面酰化对壳聚糖棒材吸水速率的影响第38-40页
   ·小结第40页
 参考文献第40-41页
第三章 壳聚糖棒材表面的涂层包覆第41-57页
   ·实验部分第41-43页
     ·原料与试剂第41页
     ·试验设备第41-42页
     ·生物酯的提纯与脱色第42页
     ·生物酯熔点测定第42页
     ·壳聚糖棒材表面涂层包覆试验第42-43页
       ·生物酯涂层包覆第42-43页
       ·接触角试验第43页
       ·吸水率测试第43页
     ·表面酰化壳聚糖棒材的涂层包覆试验第43页
       ·工艺流程第43页
       ·模拟体液环境下改性棒材的力学性能衰减试验第43页
   ·结果与讨论第43-55页
     ·涂层材料的选择第43-46页
     ·涂覆工艺的优化第46-51页
     ·涂层包覆对壳聚糖棒材吸水率的影响第51页
     ·综合改性对壳聚糖棒材力学性能衰减速率的影响第51-52页
     ·外观形态第52-54页
     ·应用前景与改进方法第54-55页
   ·小结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57页
第四章 壳聚糖棒材制备工艺的改进和成型机理研究第57-67页
   ·实验部分第57-60页
     ·原料与试剂第57页
     ·试验设备第57页
     ·壳聚糖溶液粘度测定第57-58页
     ·间歇沉析法制备圈层结构壳聚糖棒材第58页
     ·圈层结构壳聚糖棒材的表征第58-60页
       ·密度的测定第58-59页
       ·弯曲强度的测定第59页
       ·结构形态观察第59-60页
   ·结果与讨论第60-65页
     ·壳聚糖溶液浓度对制备过程及棒材性能的影响第60-61页
     ·圈层结构壳聚糖棒材的成型与分层机理第61-63页
     ·层数的选择和层厚的控制第63页
     ·不同制备方法对壳聚糖棒材力学性能的影响第63-64页
     ·圈层棒材的结构形态及其意义第64-65页
   ·小结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67页
总结与建议第67-69页
致谢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创造宜人的街巷空间--以丽江为例
下一篇:论纳兰性德的诗学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