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物权论文

论不动产登记制度

引言第1-9页
第一章 不动产登记制度概述第9-17页
 第一节 不动产登记的概念和特征第9-10页
  一、 不动产登记的概念第9-10页
  二、 不动产登记的特征第10页
 第二节 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历史沿革第10-14页
  一、 不动产登记制度的缘起第11页
  二、 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发展第11-12页
  三、 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的沿革第12-14页
 第三节 不动产登记制度的立法例第14-17页
  一、 契据登记制第14页
  二、 托伦斯登记制第14-15页
  三、 权利登记制第15-16页
  四、 介于权利登记制和托伦斯登记制之间的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第16-17页
第二章 不动产登记的若干重要问题研究第17-47页
 第一节 不动产登记的性质第17-18页
 第二节 不动产登记的原则第18-21页
  一、 申请原则第19页
  二、 形式审查和实质审查相结合的原则第19-20页
  三、 公示公信原则第20页
  四、 合法性原则第20页
  五、 强制登记原则第20-21页
  六、 优先次序原则第21页
 第三节 不动产登记的效力第21-24页
  一、 不动产物权变动的根据效力第21-22页
  二、 权利正确性推定的效力第22页
  三、 善意保护效力第22-23页
  四、 风险警示效力第23-24页
 第四节 不动产物权变动场合物权形式主义、债权形式主义和意思主义之下登记的效力第24-29页
  一、 物权形式主义之下的登记及其效力第24-26页
  二、 债权形式主义之下的登记及其效力第26-28页
  三、 意思主义之下的登记及其效力第28-29页
 第五节 不动产登记的事项(应登记的范围)第29-32页
  一、 应登记的标的物第29-30页
  二、 应登记的不动产权利第30页
  三、 应登记的不动产法律关系第30-32页
 第六节 不动产登记的形式审查主义和实质审查主义第32-35页
  一、 以德国为代表的不动产登记的形式审查主义第33-34页
  二、 以瑞士为代表的不动产登记的实质审查主义第34页
  三、 关于形式审查主义和实质审查主义的小结第34-35页
 第七节 不动产登记的公信力第35-37页
  一、 受不动产登记公信力保护的条件第35-36页
  二、 建立不动产登记公信力制度应具备的条件第36-37页
  三、 关于我国是否应建立不动产登记的公信力制度第37页
 第八节 不动产登记的种类第37-44页
  一、 总登记第37-38页
  二、 初始登记第38页
  三、 所有权登记和他物权登记第38页
  四、 设权登记和宣示登记第38-39页
  五、 变动登记第39页
  六、 顺位登记、顺位保留登记和顺位变更登记第39-41页
  七、 预登记第41-43页
  八、 异议登记第43-44页
  九、 注销登记第44页
 第九节 不动产登记机关第44-45页
 第十节 不动产登记簿册的编成和构成第45-47页
  一、 不动产登记簿册的编成第45-46页
  二、 不动产登记簿册的构成第46-47页
第三章 关于完善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的若干建议第47-56页
 第一节 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的主要问题第47-49页
  一、 不动产登记实行多头登记、登记机关极不统一第47-48页
  二、 不动产登记效力不统一第48页
  三、 缺乏统一的不动产登记法律依据第48-49页
  四、 缺乏统一的不动产登记簿册和公开查册制度第49页
 第二节 关于完善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的若干建议第49-56页
  一、 关于登记机关第49-50页
  二、 关于登记的效力第50-52页
  三、 关于登记的公信力第52-54页
  四、 关于不动产登记簿和权属证书第54-55页
  五、 关于登记程序第55页
  六、 关于不动产登记法的制定第55-56页
参考书目第56-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慢衰灵口服液治疗心肾阳虚型缺血性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实验研究
下一篇:论合同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