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7页 |
引言 | 第7页 |
上篇 寻找花园--女性主题的触击及其深化 | 第7-25页 |
一、 背景:女性与电影 | 第7-13页 |
二、 自发到自觉的性别意识 | 第13-19页 |
1 、 关于李少红的定位 | 第13-14页 |
2 、 性别意识 | 第14页 |
3 、 隐蔽的女性 | 第14-19页 |
(1) 女性视线里的凶杀:《银蛇谋杀案》和《血色清晨》 | 第14-18页 |
(2) 《四十不惑》《红西服》:探索的个性化与男人的抚慰 | 第18-19页 |
三、 女性意识的全面突围:《红粉》 | 第19-25页 |
1 、 另类历史 | 第19-21页 |
2 、 在边缘:妓女、女人 | 第21-23页 |
3 、 镜语、女性的感受及其他 | 第23-25页 |
下篇 一方美丽而独特的天空--李少红的电视剧创作 | 第25-52页 |
一、 中心与边缘--关于历史语境 | 第26-27页 |
二、 电视本文:观照女性命运的多棱镜 | 第27-50页 |
1 、 穿越历史的隧道迤俪而来--题材、人物 | 第28-35页 |
(1) 改编 | 第29-31页 |
(2) 悲剧、剧中人 | 第31-35页 |
2 、 美丽无法则--镜语体系 | 第35-47页 |
(1) 造型的魔力 | 第35-38页 |
(2) 视听元素盘点 | 第38-47页 |
a、 风格化影像 | 第38-42页 |
b、 声音的色彩 | 第42-46页 |
c、 其他构成 | 第46-47页 |
3 、 伊人在水一方--与琼瑶电视剧之比较 | 第47-50页 |
(1) 唯情人生唯美意象 | 第47-49页 |
(2) 通用的商业化包装 | 第49-50页 |
(3) 男人们 | 第50页 |
三、 类型与作者--关于批评的探讨 | 第50-52页 |
结语 | 第52-58页 |
主要参考资料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