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PCR技术检测甘蔗线虫病抗性基因的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英文摘要 | 第7-9页 |
1 前言 | 第9-21页 |
·线虫病的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根结线虫 | 第9页 |
·胞囊线虫 | 第9-10页 |
·作物抗线虫基因的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作物抗线虫基因的克隆 | 第10-11页 |
·作物抗线虫基因的定位 | 第11-12页 |
·生物技术在基因检测方面的应用 | 第12-20页 |
·PCR的研究现状 | 第12-18页 |
·影响PCR反应特异性的几个因素及解决方法 | 第14-15页 |
·PCR技术的应用 | 第15-18页 |
·PCR技术的展望 | 第18页 |
·Southern杂交的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探针的标记 | 第18-19页 |
·核酸分子杂交方法 | 第19-20页 |
·我国甘蔗线虫病研究概况 | 第20-21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0-21页 |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1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21-28页 |
·供试材料 | 第21-22页 |
·植物材料 | 第22页 |
·原种和野生品种 | 第22页 |
·栽培品种 | 第22页 |
·亲本品种 | 第22页 |
·引进品种 | 第22页 |
·果蔗品种 | 第22页 |
·生化试剂和仪器 | 第22页 |
·方法 | 第22-28页 |
·DNA提取纯化方法 | 第22-23页 |
·DNA的提取 | 第23页 |
·DNA的纯化 | 第23页 |
·引物设计 | 第23-24页 |
·PCR扩增和电泳 | 第24页 |
·PCR反应体系 | 第24页 |
·反应程序 | 第24页 |
·结果记录 | 第24页 |
·PCR-Southern杂交 | 第24-28页 |
·杂交溶液的制备 | 第25页 |
·目的基因片段的回收 | 第25页 |
·探针的制备 | 第25-26页 |
·转膜 | 第26-27页 |
·杂交 | 第27页 |
·洗膜 | 第27页 |
·显色 | 第27-28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8-40页 |
·PCR特异扩增影响因素分析 | 第28-31页 |
·模板DNA浓度的影响 | 第28页 |
·Taq酶浓度的影响 | 第28-29页 |
·引物浓度的影响 | 第29-30页 |
·dNTP浓度的影响 | 第30页 |
·退火温度的影响 | 第30-31页 |
·引物筛选 | 第31-32页 |
·抗根结线虫引物筛选 | 第31-32页 |
·抗胞囊线虫引物筛选 | 第32页 |
·野生和栽培甘蔗品种PCR特异扩增产物的分析 | 第32-39页 |
·野生品种特异扩增产物的分析 | 第33-34页 |
·甘蔗栽培品种特异扩增产物的分析 | 第34-35页 |
·甘蔗亲本品种特异扩增产物的分析 | 第35-37页 |
·甘蔗引进品种特异扩增产物的分析 | 第37-38页 |
·果蔗特异扩增产物的分析 | 第38-39页 |
·PCR-Southern杂交结果的分析 | 第39-40页 |
4 讨论 | 第40-42页 |
·关于实验材料的选取 | 第40-41页 |
·关于PCR特异扩增 | 第41页 |
·关于PCR-Southern杂交 | 第41页 |
·甘蔗对不同线虫病的抗性结果讨论 | 第41-42页 |
·PCR-Southern杂交结果的验证性 | 第42页 |
5 结论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附录1 | 第48-49页 |
附录2 | 第49-50页 |
附录3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