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9页 |
一、 西方女权主义理论和国内有关方面对女性从属地位的探讨 | 第9-15页 |
(一) 相关定义的界定 | 第9页 |
(二) 西方女权主义关于女性从属地位的理论范式分析 | 第9-12页 |
(三) 近代以来中国有关学者、党派对女性从属地位根源的探讨 | 第12-15页 |
二、 当代中国女性地位状况分析 | 第15-23页 |
(一) 女性的地位取得了进展,但与男性相比仍然处于从属地位 | 第15-21页 |
(二) 当代中国女性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21-23页 |
三、 女性处于从属地位的根源探索 | 第23-42页 |
(一) 从一般层面进行考察 | 第23-36页 |
1、 生理差异是影响女性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 第23-28页 |
2、 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劳动价值等级划分是女性处于从属地位的经济根源 | 第28-32页 |
3、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母权制向父权制的过渡、家庭和社会领域对两性社会性别的塑造及其社会异化模式是女性从属地位的历史和社会根源 | 第32-36页 |
(二) 从具体的中国现实来揭示女性的从属地位 | 第36-42页 |
1、 女性的经济地位决定了女性的从属地位 | 第36-38页 |
2、 女性政治权力的薄弱是关键原因 | 第38页 |
3、 以父权制为核心的家庭模式、社会模式的存在巩固着女性的从属地位 | 第38-39页 |
4、 世俗文化维系着女性的从属性 | 第39-41页 |
5、 在社会改革进程中,政府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上对女性解放的重视不够 | 第41-42页 |
四、 提高当代中国女性地位的对策 | 第42-55页 |
(一) 家庭领域 | 第42-44页 |
1、 生育技术的开发 | 第42-43页 |
2、 家务的社会化、现代化以及平等化 | 第43页 |
3、 家庭财产继承、婚居模式、随夫姓氏等观念和实践的切实转换 | 第43-44页 |
(二) 社会领域 | 第44-55页 |
1、 推行男女平等就业模式,实现女性经济上的独立 | 第44-47页 |
2、 妇女参政平等权的实现 | 第47-49页 |
3、 教育是关键 | 第49-53页 |
4、 传媒文化的重新规划 | 第53-55页 |
注释 | 第55-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结束语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