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光敏感雄性不育水稻的育性光温反应特性及遗传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英文摘要 | 第7-9页 |
1 前言 | 第9-15页 |
·两系法杂交水稻 | 第9-10页 |
·长光敏核不育水稻的研究进展 | 第10-13页 |
·光温敏核不育水稻的育性转换 | 第10-11页 |
·光温敏核不育水稻的遗传研究 | 第11-12页 |
·不育系的选育 | 第12-13页 |
·超级稻育种 | 第13页 |
·短光低温敏核不育水稻的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5-17页 |
·研究材料 | 第15页 |
·试验方法 | 第15-17页 |
·材料处理 | 第15页 |
·短光敏不育性的鉴定与育性转换条件研究 | 第15-16页 |
·不同光敏不育基因的等位性研究 | 第16页 |
·短光敏不育性的遗传特性研究 | 第16-17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17-27页 |
·短光敏不育性的鉴定与育性转换条件研究 | 第17-22页 |
·短光低温敏不育系的光温反应特性分析 | 第17-18页 |
·发育与育性光周期反应试验 | 第18-22页 |
·LD、SD下N5888S、D38S的发育进程 | 第18-19页 |
·暗期光间断对发育进程和育性的处理效应 | 第19-20页 |
·同株不同分蘖间不同光照处理的差异 | 第20-21页 |
·D38S在武汉自然条件下的育性表现 | 第21-22页 |
·不同光敏不育基因的等位性研究 | 第22-23页 |
·短光低温敏不育水稻的遗传研究 | 第23-27页 |
·F1育性的恢复情况 | 第23页 |
·F2的育性及稃尖颜色的分离 | 第23-24页 |
·F2可育群体和不育群体在武汉的育性表现 | 第24页 |
·F2不育株的F3代育性表现 | 第24-25页 |
·培矮64S/E5-2SF2育性分离调查 | 第25-26页 |
·BC1育性分离 | 第26页 |
·新短光敏不育株系的选育 | 第26-27页 |
4 讨论 | 第27-29页 |
·关于短光敏不育水稻育性的遗传研究方法问题 | 第27页 |
·短光敏不育性的实用化与新不育系的选育 | 第27-28页 |
·短光敏不育系的利用途径 | 第28-29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29-35页 |
致谢 | 第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