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导言 | 第8-24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8页 |
二、 前人研究的简要回顾 | 第8-12页 |
三、 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 | 第12-14页 |
四、 本文的难点、创新与不足 | 第14-15页 |
五、 本文结构与主要内容 | 第15-19页 |
六、 概念与分类 | 第19-21页 |
七、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21-24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文献述评 | 第24-49页 |
第一节 早期资本结构理论 | 第24-28页 |
第二节 现代资本结构理论 | 第28-35页 |
第三节 新资本结构理论 | 第35-49页 |
第三章 一个企业资本结构,产品市场竞争与经理人激励的一般模型 | 第49-60页 |
第一节 “经理主义”、经理人激励与公司治理 | 第49-52页 |
第二节 基本的激励合约模型 | 第52页 |
第三节 企业资本结构、产品市场竞争与经理人激励的一个一般理论模型 | 第52-60页 |
第四章 改革开放之前的1952-1977年:无约束的投资与扩张冲动阶段 | 第60-64页 |
一、 改革开放前重工业优先的发展战略与三位一体的计划经济体制 | 第60页 |
二、 产品市场概况:改革前畸形的产业结构、低下的消费水平和收入水平 | 第60-61页 |
三、 改革前财政主导型的资金供给体制及其影响 | 第61-62页 |
四、 企业的投资饥渴和扩张冲动 | 第62-64页 |
第五章 改革初期的企业行为及绩效差异-1978年到1988年:负债的有限责任效应主导阶段 | 第64-90页 |
第一节 导言 | 第64-67页 |
第二节 负债的有限责任效应模型 | 第67-70页 |
第三节 经理人选择的约束条件与经理人激励 | 第70-77页 |
第四节 1978-1988年:负债的有效责任效应主导阶段 | 第77-85页 |
第五节 1978-1988年中国家电行业经营与融资决策的实证分析 | 第85-90页 |
第六章 中国国有企业亏损增长之“谜”-1989 年到1997年:“鼓鼓钱袋”企业进行掠夺性竞争阶段 | 第90-116页 |
第一节 中国企业亏损增长之“谜” | 第90-93页 |
第二节 “鼓鼓钱袋”战略与掠夺性竞争 | 第93-98页 |
第三节 产品市场竞争概况和资本市场上的融资环境变化 | 第98-103页 |
第四节 1989-1997年,“鼓鼓钱袋”企业进行掠夺性竞争阶段 | 第103-109页 |
第五节 1989-1997年中国彩电行业经营与融资决策的实证分析 | 第109-116页 |
第七章 1998年至现今:战略互补情况下的寡头企业竞争行为和资本市场过度股权融资 | 第116-135页 |
第一节 导言 | 第116-117页 |
第二节 伯兰德价格竞争下产品市场竞争与资本结构关系模型 | 第117-119页 |
第三节 产品市场竞争概况和融资环境变化 | 第119-126页 |
第四节 上市公司过度股权融资、过度竞争与过度投资 | 第126-132页 |
第五节 彩电企业恶性竞争的实证分析 | 第132-135页 |
第八章 结束语 | 第135-136页 |
参考文献 | 第136-143页 |
后记 | 第143-1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