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态软包装锂离子电池工艺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8页 |
·锂离子电池概论 | 第7-11页 |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简史 | 第7页 |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 第7-9页 |
·研究锂离子电池的意义 | 第9-11页 |
·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及简介 | 第11-15页 |
·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 | 第12-13页 |
·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 | 第13页 |
·锂离子电池的电解液 | 第13-14页 |
·聚合物锂离子电池 | 第14-15页 |
·液态软包装锂离子电池的研究与发展 | 第15-16页 |
·本论文的主要分析内容及目的 | 第16-18页 |
第二章 软包装材料及软包装技术 | 第18-26页 |
·软包装材料 | 第18-22页 |
·多层塑料铝箔复合膜(铝塑复合膜) | 第18页 |
·液态软包装锂离子电池对铝塑复合膜的一般要求 | 第18-19页 |
·铝塑复合膜的结构和分类 | 第19-21页 |
·软包装材料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 第21页 |
·我国软包装材料的发展潜力 | 第21-22页 |
·软包装技术 | 第22-26页 |
·软包装技术的难点 | 第22-23页 |
·封装工艺 | 第23-26页 |
·热封区极耳与包装材料内层的配合 | 第23页 |
·包装材料折叠与制袋 | 第23-24页 |
·包装材料冷冲成型 | 第24-25页 |
·铝塑复合膜的热封 | 第25-26页 |
第三章 负极材料预处理 | 第26-37页 |
·SEI膜的成膜机理 | 第27-32页 |
·交流阻抗法对SEI膜的分析 | 第27-30页 |
·电池内部气体与SEI膜的关系 | 第30-32页 |
·石墨材料表面改性处理 | 第32-36页 |
·处理方法 | 第33-3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4-36页 |
·嵌锂曲线比较 | 第34页 |
·首轮不可逆问题及气胀程度 | 第34-35页 |
·循环稳定性 | 第35-36页 |
·倍率电流充放电能力 | 第36页 |
·小结 | 第36-37页 |
第四章 液态软包装锂离子电池重点工艺研究 | 第37-48页 |
·优选包装材料 | 第37-40页 |
·铝箔的厚度 | 第37-38页 |
·内层材料 | 第38页 |
·铝塑复合膜的选定与性能测试 | 第38-40页 |
·封装工艺的确定 | 第40-41页 |
·确定电池壳体成型工艺与热封方法 | 第40页 |
·封装工艺解决电池首轮循环气胀问题 | 第40-41页 |
·封装步骤 | 第40-41页 |
·封装工艺分析 | 第41页 |
·加液量的确定 | 第41-43页 |
·加液量与电池容量、内阻的关系 | 第41-42页 |
·三种相近加液量的进一步比较 | 第42-43页 |
·化成制度研究 | 第43-47页 |
·试验方法 | 第43-44页 |
·三种化成方式的比较 | 第44-46页 |
·电池气胀程度比较 | 第44-45页 |
·化成效率的比较 | 第45页 |
·循环稳定性的比较 | 第45-46页 |
·结果分析 | 第46-47页 |
·恒流CC化成的理论依据 | 第47页 |
·小结 | 第47-48页 |
第五章 电池制备及性能测定 | 第48-61页 |
·液态软包装锂离子电池工艺流程图 | 第48页 |
·电池制备 | 第48-53页 |
·正负极片的制备 | 第48-52页 |
·调浆 | 第48-49页 |
·涂覆、制片 | 第49-51页 |
·裁片及焊极耳 | 第51-52页 |
·极耳处理 | 第52页 |
·电池封装成型 | 第52-53页 |
·电池性能测定 | 第53-57页 |
·电池各项参数要求 | 第53页 |
·充放电制式 | 第53页 |
·充放电性能测试 | 第53-54页 |
·循环寿命测试 | 第54-55页 |
·环境适应性测试 | 第55页 |
·短路性能测试 | 第55页 |
·高低温性能测试 | 第55-56页 |
·自放电性能测试 | 第56-57页 |
·电池性能分析与讨论 | 第57-60页 |
·液态软包装、钢壳及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性能的比较 | 第57页 |
·影响液态软包装锂离子电池循环寿命的因素 | 第57-58页 |
·温度和湿度对液态软包装锂离子电池的影响 | 第58-59页 |
·液态软包装锂离子电池滥用情况下的安全保护 | 第59-60页 |
·液态软包装锂离子电池的自放电性能 | 第60页 |
·小结 | 第60-61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7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