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对象计算机网络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第1章 绪论 | 第1-14页 |
1.1 过程控制发展概况 | 第9-10页 |
1.2 现场总线概述 | 第10-11页 |
1.2.1 现场总线的技术特点 | 第10-11页 |
1.2.2 现场总线在过程控制中的作用和地位 | 第11页 |
1.3 计算机网络监控模型 | 第11-12页 |
1.4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和完成的主要工作 | 第12-14页 |
第2章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第14-18页 |
2.1 系统总体结构 | 第14-16页 |
2.1.1 系统硬件组成 | 第15-16页 |
2.1.2 系统软件组成 | 第16页 |
2.2 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6-18页 |
2.2.1 水位系统的控制算法研究 | 第16-17页 |
2.2.2 监控画面的制作 | 第17页 |
2.2.3 远程监控的实现 | 第17-18页 |
第3章 水位控制系统 | 第18-32页 |
3.1 引言 | 第18-19页 |
3.2 直接反馈线性化理论简述 | 第19-21页 |
3.3 水位系统建模 | 第21-25页 |
3.3.1 水位控制系统组成 | 第21页 |
3.3.2 电动调节阀的线性化处理 | 第21-23页 |
3.3.3 水位控制系统模型 | 第23-25页 |
3.4 参数α的在线辨识 | 第25-26页 |
3.5 系统仿真与实验 | 第26-32页 |
3.5.1 系统仿真 | 第26-29页 |
3.5.2 实验曲线 | 第29-31页 |
3.5.3 比较与分析 | 第31-32页 |
第4章 温箱温度控制系统 | 第32-39页 |
4.1 系统结构 | 第32页 |
4.2 被控对象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32-35页 |
4.2.1 阶跃响应曲线 | 第33-34页 |
4.2.2 模型参数的确定 | 第34-35页 |
4.3 频率域分析和设计 | 第35-38页 |
4.3.1 温箱系统Bode图 | 第35-36页 |
4.3.2 PID调节器参数的确定 | 第36-38页 |
4.4 实验曲线 | 第38-39页 |
第5章 柴油机冷却水温度控制系统 | 第39-50页 |
5.1 系统组成 | 第39页 |
5.2 继电自整定PID控制器 | 第39-40页 |
5.3 继电非线性环节的描述函数法 | 第40-43页 |
5.3.1 描述函数的定义 | 第41-42页 |
5.3.2 带滞环继电环节的描述函数 | 第42-43页 |
5.4 PID参数的计算 | 第43-45页 |
5.5 实验曲线 | 第45-47页 |
5.6 PID算法的改进 | 第47-49页 |
5.6.1 积分分离PID控制算法 | 第47-48页 |
5.6.2 改进后的响应曲线 | 第48-49页 |
5.7 实验结果分析 | 第49-50页 |
第6章 监控画面的设计与制作 | 第50-58页 |
6.1 组态王简介 | 第50-53页 |
6.1.1 组态王软件的组成 | 第50-52页 |
6.1.2 组态王软件的组态过程 | 第52-53页 |
6.2 监控画面的组成 | 第53-58页 |
6.2.1 温箱温度控制系统监控画面 | 第53-55页 |
6.2.2 数据监控中心画面 | 第55-58页 |
第7章 远程监控 | 第58-66页 |
7.1 远程网页监控 | 第58-62页 |
7.1.1 ASP技术 | 第58-60页 |
7.1.2 使用ADO访问数据库 | 第60页 |
7.1.3 SQL语言 | 第60-61页 |
7.1.4 ASP与ADO的工作原理 | 第61页 |
7.1.5 重要源代码 | 第61-62页 |
7.2 远程软件监控 | 第62-66页 |
7.2.1 服务器端程序 | 第63-64页 |
7.2.2 客户端程序 | 第64-66页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