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性剂分子结构与润滑性能关系的研究
第一章 文献综述及计算原理 | 第1-31页 |
1.1 润滑和摩擦研究的发展概述 | 第19-22页 |
1.2 润滑原理 | 第22-23页 |
1.3 分子设计的原理 | 第23-31页 |
1.3.1 量子化学方法 | 第23-25页 |
1.3.2 人工神经网络方法 | 第25-26页 |
1.3.3 BP算法 | 第26-31页 |
第二章 润滑剂粘度表面张力的定量计算 | 第31-37页 |
2.1 粘度和表面张力在润滑剂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 第31页 |
2.2 分子结构与粘度和表面张力的定性关系 | 第31-35页 |
2.3 分子结构与粘度和表面张力的定量关系 | 第35-36页 |
2.4 结论 | 第36-37页 |
第三章 润滑剂吸附机理研究 | 第37-44页 |
3.1 润滑剂油性基团的吸附中心 | 第37-39页 |
3.2 润滑剂油性基团的吸附角度 | 第39-41页 |
3.3 吸附部位的结构 | 第41-43页 |
3.4 结论 | 第43-44页 |
第四章 分子结构对润滑能力的影响 | 第44-60页 |
4.1 润滑膜润滑能力的决定因数 | 第44页 |
4.2 油性剂分子及几种常见金属量子化学计算 | 第44-47页 |
4.2.1 油性剂分子的量子化学计算 | 第44-45页 |
4.2.2 常见金属晶体的量子化学计算 | 第45-47页 |
4.3 结果讨论 | 第47-48页 |
4.3.1 分子结构对吸附能力的影响 | 第47-48页 |
4.3.2 分子结构对分子润滑层的影响 | 第48页 |
4.4 复合体系的量子化学计算 | 第48-50页 |
4.5 油性剂极性基团研究 | 第50-51页 |
4.6 计算结果分析 | 第51-52页 |
4.7 油性剂分子前线轨道分析 | 第52-58页 |
4.8 实验数据验证 | 第58-59页 |
4.9 结论 | 第59-60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60-61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61-66页 |
研究生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