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英文摘要 | 第10-13页 |
前言 | 第13-21页 |
实验材料 | 第21-24页 |
1 实验动物 | 第21页 |
2 药品与试剂 | 第21-22页 |
3 实验器材 | 第22页 |
4 实验药材 | 第22-24页 |
实验方法 | 第24-32页 |
1 抗炎药效学实验 | 第24-25页 |
·清音丸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影响的实验 | 第24页 |
·清音丸对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影响的实验 | 第24-25页 |
·清音丸对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影响的实验 | 第25页 |
·清音丸对小鼠棉球肉芽肿形成影响的实验 | 第25页 |
2 免疫药效学实验 | 第25-27页 |
·清音丸对小鼠碳粒廓清影响的实验 | 第25-26页 |
·清音丸对DNCB致小鼠DTH影响的实验 | 第26-27页 |
·清音丸对小鼠血清溶血素形成影响的实验 | 第27页 |
3 镇痛药效学实验 | 第27-28页 |
·清音丸对小鼠镇痛作用影响的实验---扭体法 | 第27页 |
·清音丸对小鼠镇痛作用影响的实验---热板法 | 第27-28页 |
4 祛痰药效学实验(促气管分泌实验) | 第28-29页 |
·酚红标准曲线的制备 | 第28页 |
·实验方法及步骤 | 第28-29页 |
5 拆方研究 | 第29-30页 |
·正交设计法 | 第29-30页 |
·单味药对DNCB致小鼠DTH影响的实验 | 第30页 |
·按方中各药比例量加药 | 第30页 |
·方中各药按同一浓度加药 | 第30页 |
·采用正交设计法分析清音丸对小鼠促气管分泌作用影响的实验 | 第30页 |
6 组方优化研究 | 第30-31页 |
·正交设计法 | 第30-31页 |
·采用正交设计法研究甘草和天花粉对DNCB致小鼠DTH影响的实验 | 第31页 |
·采用正交设计法研究甘草和天花粉对小鼠促气管分泌影响的实验 | 第31页 |
7 统计学处理方法 | 第31-32页 |
实验结果 | 第32-50页 |
1 抗炎实验结果 | 第32-34页 |
·清音丸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的抑制作用 | 第32页 |
·清音丸对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的抑制作用 | 第32-33页 |
·清音丸对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的抑制作用 | 第33页 |
·清音丸对小鼠棉球肉芽肿增生的抑制作用 | 第33-34页 |
2 免疫实验结果 | 第34-36页 |
·清音丸对小鼠碳粒廓清的影响 | 第34页 |
·清音丸对小鼠DNCB致DTH的影响 | 第34-35页 |
·清音丸对小鼠血清溶血素形成的影响 | 第35-36页 |
3 镇痛实验结果 | 第36-37页 |
·清音丸的镇痛作用--扭体法 | 第36页 |
·清音丸的镇痛作用-热板法 | 第36-37页 |
4 祛痰药效学实验(促气管分泌实验)结果 | 第37-38页 |
·酚红标准曲线 | 第37页 |
·清音丸对小鼠促气管分泌作用的影响 | 第37-38页 |
5 拆方研究 | 第38-45页 |
·采用正交设计法研究清音丸对DNCB致小鼠DTH的影响 | 第38-41页 |
·直观分析 | 第38-39页 |
·方差分析 | 第39-41页 |
·单味药对DNCB致小鼠DTH的影响 | 第41-43页 |
·按方中各药比例量加药 | 第41-42页 |
·方中各药按同一浓度加药 | 第42-43页 |
·采用正交设计法研究清音丸对小鼠促气管分泌作用的影响 | 第43-45页 |
·直观分析 | 第43页 |
·方差分析 | 第43-45页 |
6 组方优化研究 | 第45-50页 |
·采用正交设计法研究甘草和天花粉对DNCB致小鼠DTH的影响 | 第45-47页 |
·直观分析 | 第46页 |
·方差分析 | 第46-47页 |
·采用正交设计法研究甘草和天花粉对小鼠促气管分泌的影响 | 第47-50页 |
·直观分析 | 第48页 |
·方差分析 | 第48-50页 |
讨论 | 第50-58页 |
1 清音丸治疗慢性咽炎的作用及作用机理初探 | 第50-55页 |
·清音丸的抗炎作用 | 第50页 |
·清音丸的免疫作用 | 第50-54页 |
·清音丸的镇痛作用 | 第54页 |
·清音丸的促气管分泌作用 | 第54-55页 |
2 清音丸的组方配伍关系及组方原理探讨 | 第55-58页 |
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5页 |
缩略符号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