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引言 | 第1-14页 |
1.1 课题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1.2 国际国内研究状况和进展 | 第9-12页 |
1.2.1 华天字库 | 第9-10页 |
1.2.2 Fontworks公司2×2日文字形设计工具 | 第10-12页 |
1.3 课题简介 | 第12页 |
1.4 课题目标 | 第12-14页 |
第二章 汉字字形结构式压缩 | 第14-38页 |
2.1 汉字字型技术简介 | 第14-17页 |
2.1.1 点阵式字形 | 第14-15页 |
2.1.2 汉字轮廓字形 | 第15-17页 |
2.2 汉字结构式字形 | 第17-22页 |
2.2.1 汉字拓扑结构的研究 | 第18-19页 |
2.2.2 汉字结构式字形 | 第19-22页 |
2.3 汉字结构式字形的设计制作方法 | 第22-31页 |
2.3.1 汉字字形衍生设计方法 | 第23-24页 |
2.3.2 参数化结构式字形设计方法 | 第24-31页 |
2.4 基于笔画抽取的结构式字形压缩方法 | 第31-38页 |
2.4.1 对现有汉字字形表示形式和设计制作方法的分析 | 第31-32页 |
2.4.2 基本定义 | 第32-34页 |
2.4.3 结构式字形压缩步骤 | 第34页 |
2.4.4 算法讨论 | 第34-38页 |
第三章 汉字笔画抽取 | 第38-57页 |
3.1 基于细化的笔画抽取方法 | 第38-41页 |
3.1.1 汉字字形细化 | 第38-39页 |
3.1.2 基于细化的笔画抽取方法 | 第39-41页 |
3.2 基于凹点对的笔画抽取算法 | 第41-52页 |
3.2.1 算法简介 | 第42-44页 |
3.2.2 基本定义 | 第44-47页 |
3.2.3 抽取算法核心思想 | 第47-48页 |
3.2.4 笔画抽取步骤 | 第48页 |
3.2.5 笔画段抽取步骤 | 第48-51页 |
3.2.6 笔画段连接算法 | 第51-52页 |
3.3 算法讨论 | 第52-57页 |
3.3.1 曲率一致的阈值的选择 | 第52-53页 |
3.3.2 轮廓包含关系的处理 | 第53-54页 |
3.3.3 凹点对缺失 | 第54-55页 |
3.3.4 “口”字问题 | 第55-57页 |
第四章 笔画轮廓模板聚类 | 第57-65页 |
4.1 笔画轮廓粗分类 | 第57-58页 |
4.2 笔画轮廓的形状描述 | 第58-61页 |
4.2.1 笔画轮廓聚类和匹配对字形描述的要求 | 第59页 |
4.2.2 基于Fourier变换的形状描述 | 第59-61页 |
4.3 形状聚类算法 | 第61-63页 |
4.3.1 聚类分析简介 | 第61页 |
4.3.2 Mean Shift算法的步骤 | 第61-62页 |
4.3.3 Mean Shift算法简介 | 第62-63页 |
4.4 快速Fourier变换 | 第63-65页 |
第五章 字形重建 | 第65-72页 |
5.1 字形重建结构参数获取 | 第65-69页 |
5.1.1 重建结构参数的选择 | 第65页 |
5.1.2 结构参数的表示形式 | 第65-66页 |
5.1.3 基于笔画抽取的重建结构参数抽取方法 | 第66-69页 |
5.1.4 重建参数的人机交互调整 | 第69页 |
5.2 模板匹配 | 第69-70页 |
5.2.1 形状匹配概述 | 第69-70页 |
5.2.2 基于Fourier描述子的形状匹配算法 | 第70页 |
5.3 Hinting信息 | 第70-72页 |
第六章 实验结果和讨论 | 第72-78页 |
6.1 实验系统开发 | 第72-74页 |
6.1.1 模块功能简介 | 第72-73页 |
6.1.2 模块接口设计 | 第73-74页 |
6.2 实验设计 | 第74页 |
6.2.1 实验系统配置 | 第74页 |
6.2.2 字体字形选择 | 第74页 |
6.2.3 字形样本选择 | 第74页 |
6.3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74-78页 |
6.3.1 字形数据压缩效果 | 第74-76页 |
6.3.2 字形还原质量 | 第76页 |
6.3.3 字形制作速度 | 第76页 |
6.3.4 存在的问题 | 第76-78页 |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个人简历和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