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8页 |
1 前言 | 第8-9页 |
2 研究方法 | 第9-13页 |
2. 1 文献研究法 | 第9页 |
2. 2 调查法 | 第9-12页 |
2. 2. 1 短道速滑运动员运动损伤情况调查 | 第9-11页 |
2. 2. 1. 1 调查对象 | 第9-10页 |
2. 2. 1. 2 调查内容 | 第10页 |
2. 2. 1. 3 调查问卷的设计 | 第10页 |
2. 2. 1. 4 调查问卷的效度和信度 | 第10页 |
2. 2. 1. 5 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第10-11页 |
2. 2. 2 防止短道速滑运动员切割伤对策的调查 | 第11-12页 |
2. 2. 2. 1 防伤对策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 第11页 |
2. 2. 2. 2 防伤对策调查的调查内容 | 第11-12页 |
2. 2. 2. 3 防伤对策问卷的设计 | 第12页 |
2. 2. 2. 4 防伤对策问卷调查的方法 | 第12页 |
2. 2. 2. 5 防伤对策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第12页 |
2. 3 录像分析法 | 第12页 |
2. 4 访谈法 | 第12-13页 |
2. 5 数理统计法 | 第13页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13-32页 |
3. 1 短道速滑运动员运动损伤情况 | 第13页 |
3. 2 短道速滑运动员切割伤发生的比例及其变化 | 第13-14页 |
3. 3 短道速滑运动员切割伤易发生的部位 | 第14-15页 |
3. 4 短道速滑运动员切割伤发生的项目特征 | 第15页 |
3. 5 短道速滑比赛和训练中切割伤发生情况 | 第15-23页 |
3. 5. 1 不同场所切割伤发生情况 | 第15页 |
3. 5. 2 摔倒地点 | 第15-16页 |
3. 5. 3 比赛中摔倒致伤原因 | 第16-19页 |
3. 5. 4 比赛中犯规摔倒致伤原因 | 第19-22页 |
3. 5. 4. 1 超越犯规摔倒致伤原因 | 第20-21页 |
3. 5. 4. 2 争抢有利位置犯规摔倒致伤原因 | 第21页 |
3. 5. 4. 3 受他人非犯规性干扰犯规和自己犯规摔倒致伤原因 | 第21-22页 |
3. 5. 5 比赛中非犯规摔倒致伤原因 | 第22页 |
3. 5. 6 比赛中犯规摔倒致伤与非犯规摔倒致伤比较 | 第22-23页 |
3. 6 短道速滑运动员防伤意识和行为的调查 | 第23-25页 |
3. 7 防伤对策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25-32页 |
3. 7. 1 对策问卷的主要内容及设计依据 | 第25-27页 |
3. 7. 1. 1 有关修改裁判规则的防切割伤对策 | 第25页 |
3. 7. 1. 2 有关安全保护和运动员保护装备的防切割伤对策 | 第25-26页 |
3. 7. 1. 3 有关比赛场地的防切割伤对策 | 第26页 |
3. 7. 1. 4 有关冰刀的防切割伤对策 | 第26页 |
3. 7. 1. 5 训练方面的防切割伤对策 | 第26-27页 |
3. 7. 2 对策问卷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 第27-32页 |
3. 7. 2. 1 防伤对策必要性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 第27-28页 |
3. 7. 2. 2 不同群体对策必要性认同的差异分析 | 第28-29页 |
3. 7. 2. 3 防伤对策可行性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 第29-30页 |
3. 7. 2. 4 不同群体对策可行性认同的差异分析 | 第30-31页 |
3. 7. 2. 5 必要性、可行性认同度的综合评价 | 第31-32页 |
4 结论 | 第32-33页 |
致谢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5页 |
附录 | 第35-40页 |
附录1 | 第35-37页 |
附录2 | 第37-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