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一、相关观点综述与评析 | 第11-22页 |
(一) 主张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机关地位应当予以取消或改革的观点 | 第11-14页 |
1. 检察机关不具有法律监督机关的主体资格 | 第11-12页 |
2. 检察机关只应当是承担单一公诉职能的机关 | 第12-13页 |
3. 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权影响了刑事诉讼结构的优化和审判的中立、权威 | 第13-14页 |
(二) 反对取消检察机关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地位的观点 | 第14-17页 |
1. 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机关定位必须坚持 | 第14-15页 |
2. 检察机关并非单一的公诉机关 | 第15-16页 |
3. 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权的存在不会颠覆刑事诉讼结构 | 第16-17页 |
(三) 对以上观点的评析 | 第17-22页 |
1. 对主张取消或改革检察机关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地位观点的评析 | 第17-20页 |
2. 对反对取消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权观点的评析 | 第20-22页 |
二、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权:以刑事公诉权为视角的分析 | 第22-34页 |
(一) 法律监督思想源流考察及评析 | 第22-26页 |
1. 列宁法律监督思想源流考察 | 第22-24页 |
2. 对列宁法律监督思想的评析 | 第24-26页 |
(二) 法制守护:刑事公诉制度确立的根本目的 | 第26-34页 |
1. 刑事公诉制度确立的直接目的是加强国家追诉和实现司法民主 | 第26-28页 |
2. 刑事公诉制度确立的深层次目的是为了实现国家刑罚权 | 第28-30页 |
3. 刑事公诉制度确立的根本目的是守护法制 | 第30-34页 |
三、现行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机制的矫正与重塑 | 第34-47页 |
(一) 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权本质特征的重读 | 第34-38页 |
1. 法律监督的法制守护性 | 第34-35页 |
2. 法律监督的程序正当性 | 第35-36页 |
3. 法律监督的谦抑性 | 第36页 |
4. 法律监督的权威性 | 第36-38页 |
(二) 现行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机制及其对法律监督的误读 | 第38-42页 |
1. 现行法律对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机制的规定 | 第38-39页 |
2. 误读之处 | 第39-42页 |
(三) 对我国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机制的矫正与重塑 | 第42-47页 |
1. 梳理检察机关刑事诉讼权力的主从关系 | 第43-44页 |
2. 拓展民事、行政检察权力,发展民事公诉、行政公诉 | 第44-45页 |
3. 建立以公诉权为主体,其他服务性权力和附属性权力为两翼的“一体两翼”新型法律监督机制 | 第45-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