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绪论 | 第9-11页 |
| 一、变频调速技术的发展概况 | 第9页 |
| 二、交流传动技术是轨道车辆电力牵引发展的必然趋势 | 第9-10页 |
| 三、本论文主要完成的任务 | 第10-11页 |
| 第一章 异步电机的主要控制方法 | 第11-19页 |
| ·恒压频比控制 | 第11页 |
| ·转差频率控制 | 第11-12页 |
| ·矢量控制系统 | 第12页 |
| ·直接转矩控制系统 | 第12-18页 |
| ·直接转矩控制技术的产生与国内外发展概况 | 第13页 |
| ·直接转矩控制的主要特点、结构和基本组成部分的功能 | 第13-17页 |
| ·直接转矩控制系统实现的关键问题 | 第17-18页 |
|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 第二章 异步电动机基本状态参数的采集和处理 | 第19-29页 |
| ·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电流、电压的采集 | 第19-23页 |
| ·采样频率的确定 | 第19页 |
| ·交流电机电流、电压的采集 | 第19-21页 |
| ·电流、电压传感器的选择 | 第21-23页 |
| ·数字信号处理 | 第23-24页 |
| ·数字滤波器的技术要求 | 第23-24页 |
| ·数字滤波器的设计 | 第24页 |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24-27页 |
| ·相位分析 | 第27-28页 |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 第三章 定子磁链观测方法研究 | 第29-46页 |
| ·交流电机数学模型 | 第29-33页 |
| ·逆变器数学模型与电压空间矢量 | 第33-37页 |
| ·定子磁链观测的u-i 模型 | 第37-38页 |
| ·定子磁链观测的i-n 模型 | 第38-39页 |
| ·基于模型参考自适应(MRAS)的定子磁链观测器的设计 | 第39-45页 |
| ·模型参考自适应的基本原理 | 第39页 |
| ·模型参考自适应系统的构成 | 第39-40页 |
| ·自适应律的设计 | 第40-41页 |
| ·状态观测器理论 | 第41-42页 |
| ·基于MRAS 的定子磁链观测模型 | 第42-45页 |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 第四章 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的实现 | 第46-56页 |
| ·直接转矩控制系统在工程上的实现 | 第46-52页 |
| ·磁链调节器的设计 | 第46-48页 |
| ·转矩调节器的设计 | 第48-51页 |
| ·电压空间矢量的正确选择 | 第51-52页 |
| ·无速度传感器直接转矩控制技术 | 第52-55页 |
| ·无速度传感器的发展概况 | 第52页 |
| ·无速度传感器转速辨识的基本方法 | 第52-55页 |
| ·无速度传感器直接转矩控制技术的核心问题及发展趋势 | 第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 第五章 基于MRAS 的定子磁链观测器性能分析 | 第56-67页 |
| ·MATLAB 仿真软件及SIMULINK 仿真包简介 | 第56页 |
| ·基于MRAS 定子磁链观测器的算法实现及实时性分析 | 第56-57页 |
| ·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的仿真模型 | 第57-63页 |
| ·MRAS 定子磁链观测器的性能分析 | 第63-65页 |
|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 结论 | 第67-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0-71页 |
| 致谢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