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商业秘密的类型及其可保护性 | 第10-35页 |
一、商业秘密的类型与法律界定 | 第10-27页 |
(一) 商业秘密的类型化分析 | 第10-14页 |
(二) 商业秘密的法律界定 | 第14-18页 |
(三) 不同类型商业秘密基本法律属性的解读 | 第18-27页 |
二、商业秘密法律保护的理论基础 | 第27-35页 |
(一) 商业秘密法律保护的相关理论 | 第27-33页 |
(二) 采用反不正当竞争理论对商业秘密侵权进行保护的理由 | 第33-35页 |
(三) 针对商业秘密保护单独立法的建议 | 第35页 |
第二章 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现象分析 | 第35-49页 |
一、商业秘密侵权行为类型及认定 | 第36-42页 |
(一) 以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商业秘密 | 第36-37页 |
(二) 恶意转得商业秘密 | 第37-39页 |
(三) 恶意泄露、使用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 第39-40页 |
(四) 善意第三人获取、披露、使用他人商业秘密 | 第40-41页 |
(五) 商业秘密侵权行为的例外情形 | 第41-42页 |
二、商业秘密侵权行为的概念及要件 | 第42-49页 |
(一) 商业秘密侵权行为的分析 | 第42-43页 |
(二) 商业秘密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 | 第43-49页 |
第三章 商业秘密侵权的民事救济制度 | 第49-66页 |
一、商业秘密侵权的救济途径 | 第50-51页 |
(一) 通过民事诉讼追究侵权人的民事责任 | 第50页 |
(二) 通过行政手段追究侵权人的行政责任 | 第50-51页 |
(三) 通过刑事诉讼追究侵权人的刑事责任 | 第51页 |
二、世界各主要国家商业秘密侵权的民事司法救济 | 第51-53页 |
(一) 美国对侵犯商业秘密民事司法救济制度 | 第52页 |
(二) 德国对侵犯商业秘密民事司法救济制度 | 第52页 |
(三) 日本对侵犯商业秘密民事司法救济制度 | 第52-53页 |
三、我国对侵犯商业秘密民事司法救济制度 | 第53-66页 |
(一) 诉讼时效—权利人获得民事司法救济的基础 | 第54-56页 |
(二) 举证责任—权利人获得民事司法救济的保证 | 第56-60页 |
(三) 归责原则—权利人获得民事司法救济的关键 | 第60-61页 |
(四) 损害赔偿—权利人获得民事司法救济的结果 | 第61-66页 |
结语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70-71页 |
后记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