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8页 |
摘要 | 第8-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22页 |
1 土壤污染状况 | 第10-13页 |
·土壤污染的现状 | 第10-11页 |
·土壤污染的来源 | 第11-12页 |
·土壤污染的修复现状 | 第12-13页 |
2 土壤污染修复技术种类 | 第13-15页 |
·原位修复技术 | 第14页 |
·异位修复技术 | 第14-15页 |
3 土壤污染修复的研究趋势 | 第15-16页 |
4 有机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 | 第16-17页 |
·有机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机理 | 第16页 |
·影响有机污染物微生物修复的因素 | 第16-17页 |
·有机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的强化措施 | 第17页 |
5 白腐真菌的研究 | 第17-20页 |
·白腐菌的生物学特性 | 第17-19页 |
·白腐菌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机理 | 第19页 |
·白腐菌在降解有机污染物中的优势 | 第19-20页 |
·白腐菌在土壤修复方面的研究与应用 | 第20页 |
6 生物菌剂的研究与开发 | 第20-22页 |
第二章 黄孢原毛平革菌菌剂的制备 | 第22-27页 |
1 引言 | 第22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2-24页 |
·试验材料 | 第22页 |
·菌种 | 第22页 |
·主要仪器 | 第22页 |
·培养基 | 第22页 |
·试验方法 | 第22-24页 |
·菌种的活化 | 第22-23页 |
·三角瓶固体发酵培养 | 第23页 |
·袋料固体发酵培养 | 第23页 |
·菌料的曲盘培养 | 第23页 |
·孢子耐温性试验 | 第23页 |
·固体曲盘发酵菌剂的干燥 | 第23页 |
·黄孢原毛平革菌孢子含量测定 | 第23-24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4-26页 |
·不同培养条件对孢子产量的影响 | 第24-25页 |
·温度对孢子活性的影响 | 第25-26页 |
·培养时间对孢子产量的影响 | 第26页 |
4 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黄孢原毛平革菌在田间中的增殖试验 | 第27-35页 |
1 引言 | 第27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7-30页 |
·试验材料 | 第27-28页 |
·试验田 | 第27页 |
·菌剂 | 第27页 |
·填充基质及培养基 | 第27页 |
·试验药品及仪器 | 第27-28页 |
·试验方法 | 第28-30页 |
·试验地块的处理 | 第28页 |
·基质的添加方法 | 第28-29页 |
·五氯酚的添加方法 | 第29页 |
·土壤温度的测定 | 第29页 |
·P.chrysosporium 有效菌落数测定 | 第29-30页 |
·土壤pH 值的测定 | 第30页 |
·土壤含水量的测定 | 第30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0-34页 |
·土壤样品的基本性质 | 第30页 |
·添加不同基质对 P.chrysosporium 数量的影响 | 第30-31页 |
·P.chrysosporium 对土壤中细菌的影响 | 第31页 |
·P.chrysosporium 对土壤中放线菌的影响 | 第31-32页 |
·基质配比对 P.chrysosporium 生长的影响 | 第32页 |
·五氯酚对 P.chrysosporium 生长的影响 | 第32-33页 |
·地温对 P.chrysosporium 生长的影响 | 第33-34页 |
4 小结 | 第34-35页 |
第四章 黄孢原毛平革菌菌剂修复有机污染的土壤 | 第35-44页 |
1 引言 | 第35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35-39页 |
·试验材料 | 第35-36页 |
·试验田 | 第35页 |
·菌剂及基质 | 第35页 |
·试验药品 | 第35-36页 |
·主要仪器 | 第36页 |
·试验方法 | 第36-39页 |
·五氯酚降解试验处理 | 第36页 |
·混合有机污染物降解试验处理 | 第36页 |
·土样采集及处理 | 第36页 |
·土样中PCP 的测定方法:藏红T—分光光度法 | 第36-37页 |
·土样中氯代硝基苯类化合物的测定方法 | 第37-38页 |
·精密度和回收率试验 | 第38-39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9-43页 |
·季节对五氯酚的降解的影响 | 第39-40页 |
·基质对五氯酚降解率的影响 | 第40-41页 |
·黄孢原毛平革菌对混和有机污染物的降解 | 第41-43页 |
4 小结 | 第43-44页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 第44-46页 |
1 结论 | 第44页 |
2 讨论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ABSTRACT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