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07年广西狂犬病病毒的检测及N、G基因的测序分析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前言 | 第11-24页 |
1 狂犬病病毒的宿主 | 第11-12页 |
2 中国狂犬病流行概述 | 第12-14页 |
·我国狂犬病的分布及流行情况 | 第12-13页 |
·广西狂犬病分布和流行情况 | 第13-14页 |
3 狂犬病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性 | 第14-19页 |
·狂犬病毒基因组结构 | 第14-15页 |
·狂犬病毒核蛋白的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狂犬病毒糖蛋白的研究进展 | 第16-19页 |
4 狂犬病在分子流行病学方面的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5 诊断 | 第20页 |
6 核蛋白与糖蛋白在疫苗研究中的应用 | 第20-22页 |
·亚单位疫苗 | 第21页 |
·载体疫苗 | 第21-22页 |
·基因疫苗 | 第22页 |
·植物表达系统疫苗 | 第22页 |
7 目的与意义 | 第22-24页 |
一 材料与方法 | 第24-36页 |
·材料 | 第24-30页 |
·病料 | 第24页 |
·试验动物 | 第24页 |
·仪器和试剂 | 第24页 |
·试剂的配制 | 第24-26页 |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26页 |
·比较用的相关毒株的来源 | 第26-29页 |
·引物的设计 | 第29-30页 |
·方法 | 第30-36页 |
·实验路线 | 第30页 |
·犬脑组织材料及唾液材料的处理 | 第30页 |
·病毒RNA的提取 | 第30-31页 |
·犬脑组织阳性诊断 | 第31-32页 |
·小白鼠脑内攻毒试验 | 第32页 |
·鼠脑组织病毒RNA提取 | 第32页 |
·狂犬病病毒N基因的扩增 | 第32页 |
·狂犬病病毒G基因的扩增 | 第32页 |
·PCR产物胶回收 | 第32-33页 |
·连接 | 第33页 |
·转化 | 第33-34页 |
·抽提质粒 | 第34页 |
·重组质粒酶切鉴定 | 第34-35页 |
·测序和序列分析 | 第35-36页 |
二 实验结果 | 第36-93页 |
·犬脑组织材料和唾液材料RV检测结果 | 第36-37页 |
·小白鼠脑内接种试验结果 | 第37页 |
·狂犬病毒N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 第37-63页 |
·狂犬病毒N基因的扩增 | 第37-38页 |
·对重组质粒的酶切鉴定 | 第38-39页 |
·N基因序列比对 | 第39-40页 |
·N基因的遗传进化树分析 | 第40-62页 |
·N蛋白氨基酸变异 | 第62-63页 |
·NP主要抗原表位和Th细胞表位的氨基酸比较 | 第63页 |
·狂犬病毒G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 第63-93页 |
·狂犬病毒G基因的扩增 | 第63-64页 |
·对重组质粒的酶切鉴定 | 第64-65页 |
·G基因序列比对 | 第65-66页 |
·G基因的遗传进化树分析 | 第66-90页 |
·G蛋白上主要氨基酸的变异 | 第90-92页 |
·糖基化位点的比较 | 第92页 |
·GP主要抗原位点的比较 | 第92-93页 |
三 讨论 | 第93-99页 |
·样品调查情况分析 | 第93页 |
·N基因的比较分析 | 第93-95页 |
·G基因的比较分析 | 第95-96页 |
·我国狂犬病的分布 | 第96-97页 |
·广西狂犬病的分布特点及原因 | 第97-98页 |
·我国疫苗选择的分析 | 第98页 |
·应对的策略 | 第98-99页 |
四 结论 | 第99-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07页 |
附录 | 第107-108页 |
致谢 | 第108-109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