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环境污染防治方法与设备论文

腐殖质微生物还原的影响因素及其去除污染物的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7页
目录第7-9页
第一章 前言第9-11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11-21页
   ·腐殖质概述第11-12页
     ·腐殖质的来源、性质第11页
     ·腐殖质的结构、模型和模式物第11-12页
     ·腐殖质的功能第12页
   ·腐殖质微生物还原、腐殖质还原菌及归属类型第12-13页
     ·腐殖质微生物还原第12-13页
     ·腐殖质还原菌及其归属类型第13页
   ·腐殖质在微生物去除污染物中的作用第13-19页
     ·作为终端电子受体促进微生物氧化降解有机物第14页
     ·作为电子穿梭物质促进微生物还原降解有机物第14-17页
     ·作为电子穿梭物质促进微生物还原金属第17-18页
     ·作为电子供体用于微生物厌氧呼吸第18-19页
   ·腐殖质作为电子穿梭物质在微生物燃料电池中的应用第19页
   ·腐殖质微生物还原与其它微生物还原类型的比较第19-20页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设想第20-21页
第三章 污泥驯化和腐殖质微生物还原的影响因素研究第21-35页
   ·概述第21页
   ·材料和实验方法第21-25页
     ·实验材料与设备第21-22页
     ·实验方法第22-24页
     ·分析测定方法第24-25页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25-33页
     ·缩短曝气时间的底泥驯化效果第25-26页
     ·温度对腐殖质微生物还原的影响第26-27页
     ·pH对腐殖质微生物还原的影响第27-28页
     ·微生物量对腐殖质微生物还原的影响第28-29页
     ·溶解氧对腐殖质微生物还原的影响第29-30页
     ·光照对腐殖质微生物还原的影响第30-31页
     ·磁场对腐殖质微生物还原的影响第31页
     ·氮源对腐殖质微生物还原的影响第31-32页
     ·金属离子对腐殖质微生物还原的影响第32-33页
   ·本章小结第33-35页
第四章 富含腐殖质还原菌污泥还原Cr(VI)的研究第35-51页
   ·概述第35-36页
   ·材料和实验方法第36-39页
     ·实验材料与设备第36页
     ·实验方法第36-37页
     ·分析测定方法第37-39页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39-49页
     ·AQDS浓度的影响第39-41页
     ·Cr(VI)浓度的影响第41-43页
     ·乙酸盐浓度的影响第43页
     ·NO_3~-和SO_4~(2-)的影响第43-45页
     ·重金属离子的影响第45-46页
     ·连续还原Cr(VI)第46-48页
     ·Cr(VI)还原机理讨论第48-49页
   ·本章小结第49-51页
第五章 富含腐殖质还原菌污泥降解 PNP的研究第51-68页
   ·概述第51-53页
   ·材料和实验方法第53-57页
     ·实验材料与设备第53页
     ·实验方法第53-54页
     ·分析测定方法第54-57页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57-67页
     ·未驯化西湖底泥降解PNP第57-58页
     ·驯化西湖底泥降解PNP第58-62页
     ·驯化四堡污泥降解PNP降解第62-64页
     ·还原态AQDS作为电子供体化学还原PNP第64页
     ·PNP降解机理的探讨第64-67页
   ·本章小结第67-68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68-71页
   ·结论第68-69页
   ·创新点第69页
   ·展望第69-71页
参考文献第71-77页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和撰写的主要学术论文第77-79页
致谢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活性污泥合成聚羟基烷酯的条件优化
下一篇:电镀废水中有机物的去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