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1 绪论 | 第7-13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7-8页 |
·文献综述 | 第8-11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8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 第11-13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1页 |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2-13页 |
2 物业税的相关理论 | 第13-20页 |
·物业税的基本定义 | 第13页 |
·财产税、物业税、房地产税三者之间的关系 | 第13-14页 |
·物业税和房地产税属于财产税的一种 | 第14页 |
·我国所要开征的物业税是对现行房地产税的改革 | 第14页 |
·现行房地产税收体系 | 第14-16页 |
·现行房地产税收制度的不足 | 第16-20页 |
·征税范围过窄 | 第16-17页 |
·计税依据不合理,税率设计滞后 | 第17页 |
·房地产保有阶段税负轻 | 第17-18页 |
·税、费种类过多而且混乱 | 第18页 |
·税种设置“内、外有别”,有悖“国民待遇”原则 | 第18页 |
·收入水平低,尚未形成有效的体系 | 第18-20页 |
3 我国开征物业税的必要性与条件分析 | 第20-27页 |
·我国开征物业税的必要性 | 第20-24页 |
·深化我国分税制改革,健全城市财政体系的客观要求 | 第20页 |
·抑制房地产的过度投机行为 | 第20-21页 |
·调节财富分配,缓解贫富悬殊的社会矛盾 | 第21页 |
·启动物业税是规范市场,产生新的融资模式的需要 | 第21-22页 |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 | 第22页 |
·推进资源节约,建立节约型社会的需要 | 第22-24页 |
·我国开征物业税的条件 | 第24-27页 |
·启动物业税要理顺各种产权关系 | 第24页 |
·土地使用制度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 | 第24页 |
·启动物业税要有一个公平、公正的评估机构 | 第24-25页 |
·启动物业税要有适应我国国情的物业税法律法规 | 第25页 |
·启动物业税要有充分的政策宣传和法律辅导 | 第25-27页 |
4 国外及港台地区房地产税收制度考察 | 第27-38页 |
·国外及港台地区房地产税收制度 | 第27-35页 |
·美国 | 第27-30页 |
·英国 | 第30-31页 |
·日本 | 第31-33页 |
·香港地区 | 第33-34页 |
·台湾地区 | 第34-35页 |
·境外开征房地产税的主要经验 | 第35-38页 |
·房地产保有税类占地方财政收入的主体 | 第35页 |
·从征收环节看,主要在房地产保有环节征税 | 第35-36页 |
·采取“宽税基、少税种、低税率”的征税原则 | 第36页 |
·各国(地区)都采用税收优惠政策 | 第36页 |
·完善的配套设施 | 第36-37页 |
·税收立法比较健全 | 第37-38页 |
5 对我国开征物业税的经济负担和效应分析 | 第38-45页 |
·对税收负担的理论评价 | 第38-39页 |
·物业税开征前后的税收负担分析 | 第39-41页 |
·全国统一的物业税的效率与负担分析 | 第41-42页 |
·不同物业种类的税收效应分析 | 第42-44页 |
·不同辖区不同税率的效应分析 | 第44-45页 |
6 我国物业税税制改革设计 | 第45-55页 |
·物业税的基本框架 | 第45-49页 |
·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及对外资企业征收的土地使用费应并入物业税 | 第45-46页 |
·土地出让金应继续保留,而不应并入物业税中 | 第46-47页 |
·契税应并入物业税 | 第47-48页 |
·土地增值税不应并入物业税 | 第48-49页 |
·物业税的纳税人、征税对象及征税范围 | 第49-50页 |
·纳税人和征税对象 | 第49页 |
·征税范围 | 第49-50页 |
·计税依据与税率 | 第50-51页 |
·计税依据 | 第50页 |
·物业税的税率 | 第50-51页 |
·税收减免政策 | 第51-52页 |
·物业税改革的配套措施以及需要完善的政策 | 第52-55页 |
·改革目前政府结构,明确各级政府职能 | 第52页 |
·完善房地产评估体系 | 第52-53页 |
·税基评估的责任划分和评估主体 | 第52页 |
·评估方法 | 第52-53页 |
·评估周期 | 第53页 |
·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 | 第53页 |
·从配套设施上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 | 第53-55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