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铝灰中回收铝制备超细氧化铝粉体的过程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5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铝灰综合利用技术现状 | 第11-15页 |
·回收铝 | 第11页 |
·利用废铝渣生产硫酸铝 | 第11页 |
·路用材料 | 第11-12页 |
·生产水泥 | 第12页 |
·合成油墨用氧化铝 | 第12页 |
·生产棕刚玉 | 第12-13页 |
·合成聚合氯化铝 | 第13页 |
·生产吸附剂 | 第13-14页 |
·生产烧结材料 | 第14页 |
·制取多种人造沸石及其深加工产品 | 第14-15页 |
·生产多品种氧化铝 | 第15页 |
·氧化铝的分类和用途 | 第15-18页 |
·α-型氧化铝 | 第16页 |
·β-型氧化铝 | 第16页 |
·高纯氧化铝 | 第16-17页 |
·活性氧化铝(γ或ρ-型氧化铝) | 第17页 |
·氧化铝纤维 | 第17页 |
·氧化铝膜 | 第17-18页 |
·多品种氧化铝粉体的制备方法 | 第18-22页 |
·固相法 | 第18-19页 |
·气相法 | 第19页 |
·液相法 | 第19-21页 |
·几种主要制备方法比较 | 第21-22页 |
·纳米氧化铝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2-23页 |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与创新点 | 第23-25页 |
·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23-24页 |
·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24页 |
·课题的创新之处 | 第24-25页 |
第2章 实验总流程 | 第25-29页 |
·实验总工艺流程 | 第25-26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6页 |
·实验主要仪器和原料 | 第26-27页 |
·实验的主要仪器设备 | 第26-27页 |
·实验所用主要原料和药品 | 第27页 |
·产品表征及分析检测 | 第27-29页 |
·硫酸铝滤液中铝含量的检测 | 第27-28页 |
·溶液中铁含量的检测 | 第28页 |
·氧化铝粉体晶型的表征 | 第28页 |
·氧化铝粉体粒径和形貌的表征 | 第28-29页 |
第3章 铝灰中提取硫酸铝试验 | 第29-41页 |
·铝灰成分和粒度分布 | 第29-33页 |
·铁含量测定 | 第29-31页 |
·铝含量测定 | 第31-32页 |
·铝灰的粒度分布 | 第32-33页 |
·浸取过程原理和工艺流程 | 第33-34页 |
·过程原理 | 第33页 |
·浸取工艺流程 | 第33-34页 |
·实验方法 | 第34页 |
·浸取过程条件实验 | 第34-40页 |
·硫酸浓度的影响 | 第34-36页 |
·浸取温度的影响 | 第36-37页 |
·配料摩尔比对铝浸出率的影响 | 第37-38页 |
·浸取时间的影响 | 第38-39页 |
·铝灰粒度对铝浸出率的影响 | 第39-40页 |
·小结 | 第40-41页 |
第4章 硫酸铝溶液的除铁研究 | 第41-46页 |
·除铁必要性和去除方法 | 第41-42页 |
·除铁的意义 | 第41页 |
·除铁方法 | 第41-42页 |
·亚铁氰化钾除铁原理 | 第42-43页 |
·除铁原理 | 第42页 |
·除铁实验效果的测定 | 第42-43页 |
·亚铁氰化钾在水溶液中的状态研究 | 第43页 |
·铝灰除铁实验 | 第43-44页 |
·亚铁氰化钾用量对除铁效果的影响 | 第44-45页 |
·小结 | 第45-46页 |
第5章 硫酸铝与碳酸氢铵沉淀法制备超细氧化铝 | 第46-59页 |
·实验 | 第46-47页 |
·制备原理 | 第46-47页 |
·反应流程图 | 第47页 |
·实验步骤 | 第47页 |
·制备超细Al_2O_3粉体的理论分析和实验设计 | 第47-50页 |
·纳米粒子成核的热力学分析 | 第48页 |
·纳米粒子成核的动力学分析 | 第48-49页 |
·纳米徽粒的团聚与分散控制 | 第49-50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0-57页 |
·铝盐浓度对纳米氧化铝颗粒大小的影响 | 第50-52页 |
·反应溶液pH值对氧化铝颗粒粒径的影响 | 第52页 |
·不同分散剂对氧化铝粉体粒径的影响 | 第52-56页 |
·PEG2000用量对纳米氧化铝颗粒粒径的影响 | 第56-57页 |
·超细氧化铝粉体的晶型分析 | 第57页 |
·蒸发滤液制备硫酸按 | 第57页 |
·小结 | 第57-59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9-61页 |
·结论 | 第59页 |
·展望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