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环境植物学论文

表面活性剂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5页
目录第5-9页
第一篇 表面活性剂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及叶绿素荧光动力学的影响第9-68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9-24页
   ·引言第9-10页
   ·表面活性剂在藻类学方面的研究进展第10-13页
     ·表面活性剂概述第10页
     ·表面活性剂被水体中的藻类富集并降解第10-11页
     ·表面活性剂对藻类的生理生长的影响第11-13页
   ·藻类光合作用在水域生态环境学中的研究进展第13-15页
     ·藻类光合色素第13页
     ·藻类光合系统结构及功能第13-14页
     ·藻类光合作用机理第14-15页
   ·逆境生理中藻类光合作用的叶绿素荧光特性研究进展第15-21页
     ·叶绿素荧光的研究历史及其产生第15页
     ·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的测定和常用荧光参数第15-18页
     ·叶绿素荧光技术在微藻环境胁迫研究中的应用现状第18-21页
   ·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意义第21-24页
     ·课题研究的意义第21-23页
     ·课题研究的内容第23-24页
 第2章 实验材料与研究方法第24-28页
   ·实验材料第24-25页
     ·实验藻种来源第24页
     ·培养基的配置第24页
     ·其他重要试剂第24页
     ·主要仪器和设备第24-25页
   ·实验方法第25-28页
     ·铜绿微囊藻培养条件第25-26页
     ·检测项目及操作方法第26-27页
     ·数据分析方法第27-28页
 第3章 LAS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第28-37页
   ·引言第28页
   ·材料与方法第28页
   ·实验数据与分析第28-34页
     ·不同浓度LAS对藻细胞光密度(OD650)的影响第28-29页
     ·不同浓度LAS对藻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第29-32页
     ·不同浓度LAS对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第32-34页
   ·讨论第34-37页
 第4章 AEO9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第37-45页
   ·引言第37页
   ·材料与方法第37页
   ·实验数据与分析第37-43页
     ·不同浓度AEO9对藻细胞光密度(OD650)的影响第37-38页
     ·不同浓度AEO9对藻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第38-41页
     ·不同浓度AEO9对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第41-43页
   ·讨论第43-45页
 第5章 混合表面活性剂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第45-54页
   ·引言第45页
   ·材料与方法第45页
   ·实验数据与分析第45-51页
     ·不同浓度混合表面活性剂对藻细胞光密度(OD650)的影响第45-46页
     ·不同浓度混合表面活性剂对藻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第46-49页
     ·不同浓度混合表面活性剂对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第49-51页
   ·讨论第51-54页
 第6章 不同表面活性剂类型对铜绿微囊藻生长效应的影响比较第54-68页
   ·引言第54页
   ·材料与方法第54页
   ·实验数据与分析第54-65页
     ·三种表面活性剂溶液的表面张力第54-55页
     ·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对藻细胞光密度(OD650)的影响第55-57页
     ·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对铜绿微囊藻Chl的影响第57-59页
     ·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对铜绿微囊藻Act.Chl.的影响第59-61页
     ·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对铜绿微囊藻生长曲线拟合分析第61-65页
   ·讨论第65-68页
第二篇 表面活性剂生物降解与环境归宿探讨第68-79页
 第7章 表面活性剂的生物降解机理概述第68-73页
   ·引言第68页
   ·表面活性剂生物降解的研究方法第68-70页
     ·活性污泥法第68-69页
     ·震荡培养法第69页
     ·测定二氧化碳法第69页
     ·生物耗氧量法和Warbarg法第69-70页
   ·表面活性剂的生物降解机理及动力学第70-71页
     ·降解机理第70页
     ·降解动力学第70-71页
   ·影响表面活性剂生物降解的因素第71-72页
     ·微生物活性第71页
     ·含氧量第71-72页
     ·地表深度第72页
   ·表面活性剂结构与生物降解的关系第72-73页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第72页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第72页
     ·两性离子和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第72-73页
 第8章 表面活性剂的环境归宿探讨第73-76页
 第9章 结论与展望第76-79页
   ·结论第76-77页
   ·展望第77-79页
     ·叶绿素荧光技术的应用前景第77-78页
     ·表面活性剂相关方面的研究前景第78页
     ·本课题的研究前景第78-79页
致谢第79-80页
参考文献第80-88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88-89页
符号说明第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南昌市大气颗粒物与酸性降水关系研究
下一篇: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脱氮除磷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