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机器视觉的果蝇复眼病变图像识别系统的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9-11页 |
·果蝇为样本的优点 | 第9-10页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机器视觉发展现状 | 第11-13页 |
·论文工作以及组织结构 | 第13-15页 |
第二章 图像识别系统的理论基础 | 第15-29页 |
·机器视觉概念 | 第15-16页 |
·机器视觉引入 | 第15-16页 |
·机器视觉优缺点 | 第16页 |
·机器视觉的系统构成和分类 | 第16-17页 |
·系统构成 | 第16-17页 |
·工作原理 | 第17页 |
·果蝇复眼组成及颜色的变异 | 第17-18页 |
·软件系统 | 第18-21页 |
·LabVIEW7.1 | 第18-19页 |
·视觉开发软件概述 | 第19-20页 |
·Visual C++6.0 | 第20-21页 |
·VC++图像处理基础 | 第21-28页 |
·设备无关位图(DIB) | 第21页 |
·BMP文件格式简介 | 第21-24页 |
·建立VC++图像处理的类库 | 第24-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机器视觉系统的软硬件 | 第29-48页 |
·系统设计思路 | 第29-30页 |
·系统模块化 | 第30页 |
·光源 | 第30-32页 |
·光源的分类及其特性 | 第30-32页 |
·光源的照射方式 | 第32页 |
·镜头 | 第32-34页 |
·镜头的基本结构 | 第33页 |
·镜头的接口 | 第33页 |
·镜头的性能指标 | 第33-34页 |
·CCD相机 | 第34-39页 |
·CCD相机的基本组成 | 第34-35页 |
·CCD相机的相关特性参数 | 第35-38页 |
·CCD相机的分类 | 第38-39页 |
·图像采集卡 | 第39-43页 |
·图像采集卡的基本原理 | 第39-41页 |
·线扫描相机的数据采集 | 第41-42页 |
·面扫描相机的数据采集 | 第42-43页 |
·生物光学显微镜 | 第43-44页 |
·软件设计 | 第44-47页 |
·整体设计思路 | 第44-46页 |
·图片采集部分 | 第46-47页 |
·图片处理部分 | 第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四章 果蝇复眼显微图像采集模块设计 | 第48-53页 |
·果蝇复眼采集的软件开发 | 第48-52页 |
·计算机控制摄像模块 | 第48-49页 |
·显微图像的计算机采集 | 第49-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五章 果蝇复眼图像处理方法的研究 | 第53-65页 |
·引言 | 第53页 |
·图像处理基础 | 第53-55页 |
·果蝇复眼图像平滑方法的研究 | 第55-56页 |
·果蝇复眼图像增强的方法研究 | 第56-59页 |
·直方图均衡算法基本原理 | 第56-58页 |
·对果蝇复眼图像的灰度均衡操作 | 第58-59页 |
·果蝇复眼图像分割方法的研究 | 第59-60页 |
·形态学操作 | 第60-63页 |
·腐蚀和膨胀 | 第61-62页 |
·开运算和闭运算 | 第62页 |
·果蝇复眼图像形态学处理 | 第62-63页 |
·图像特征提取方法的研究 | 第63-64页 |
·果蝇复眼轮廓的特征提取 | 第63页 |
·果蝇复眼坏区斑点的颜色特征提取 | 第63-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六章 果蝇复眼病变图像识别系统的实现 | 第65-79页 |
·系统结构功能 | 第65页 |
·果蝇复眼轮廓的提取模块 | 第65-71页 |
·三种方法提取复眼轮廓 | 第65-71页 |
·三种方法的比较 | 第71页 |
·果蝇复眼坏区斑点的提取模块 | 第71-74页 |
·实现步骤和部分程序代码 | 第71-73页 |
·处理后的效果图 | 第73-74页 |
·果蝇复眼轮廓和坏区斑点的同时提取 | 第74-75页 |
·LabVIEW平台下的系统实现 | 第75-77页 |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9-81页 |
·结论 | 第79页 |
·展望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