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9-20页 |
一、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10-16页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框架 | 第16-18页 |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6页 |
(二)研究的框架 | 第16-18页 |
四、逻辑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一)逻辑思路 | 第18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五、研究的创新点、难点和不足之处 | 第19-20页 |
(一)研究的创新点和难点 | 第19页 |
(二)不足之处 | 第19-20页 |
第一章 乡村振兴进程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 | 第20-29页 |
第一节 农村基层党组织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 | 第20-21页 |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内涵 | 第20页 |
二、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 | 第20-21页 |
第二节 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的角色定位 | 第21-24页 |
一、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推动者 | 第21-23页 |
二、打赢农村脱贫攻坚战的领导者 | 第23页 |
三、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者 | 第23-24页 |
第三节 乡村振兴战略给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 第24-29页 |
一、重点提升组织力,突出政治功能 | 第24-25页 |
二、发挥振兴乡村的领导核心作用 | 第25-26页 |
三、强化服务功能,密切党群关系 | 第26-27页 |
四、提升改革驱动力 | 第27-29页 |
第二章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问题 | 第29-44页 |
第一节 农村基层党组织机制建设问题 | 第29-31页 |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覆盖面出现盲点 | 第29-30页 |
二、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滞后 | 第30-31页 |
三、农村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 | 第31页 |
第二节 农村党员队伍建设问题 | 第31-38页 |
一、农村党员队伍结构不合理 | 第32-35页 |
二、农村党员队伍精神缺钙现象严重 | 第35-37页 |
三、农村党员队伍能力呈弱化趋势 | 第37-38页 |
第三节 农村基层党组织制度建设问题 | 第38-41页 |
一、党内组织生活制度形式化 | 第38-39页 |
二、基层党内民主制度有待完善 | 第39页 |
三、选拔任用制度不健全 | 第39-40页 |
四、基层反腐倡廉制度实效性不强 | 第40-41页 |
第四节 村级经济基础薄弱问题 | 第41-44页 |
一、农村集体经济“空壳化” | 第41-42页 |
二、脱贫攻坚出现“跃进式”倾向 | 第42页 |
三、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待遇偏低 | 第42-44页 |
第三章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困境的原因分析 | 第44-49页 |
第一节 内部原因 | 第44-47页 |
一、农村人才资源转移 | 第44-45页 |
二、基层党员队伍教育不到位 | 第45页 |
三、基层党内监督缺乏 | 第45-46页 |
四、党内惩处追责执行刚性不强 | 第46-47页 |
第二节 外部原因 | 第47-49页 |
一、多元社会思潮的冲击 | 第47页 |
二、市场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 | 第47-48页 |
三、财政支农投入绩效低 | 第48-49页 |
第四章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对策建议 | 第49-64页 |
第一节 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机制建设 | 第49-52页 |
一、探索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 | 第49-50页 |
二、合理定位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职能 | 第50-51页 |
三、破解软弱涣散难题 | 第51-52页 |
第二节 提高农村党员干部整体素质 | 第52-55页 |
一、充分吸收优秀的知识分子入党 | 第52-53页 |
二、加强农村基层党员队伍的思想建设 | 第53-54页 |
三、提升农村基层党员队伍的能力和水平 | 第54-55页 |
第三节 规范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 第55-59页 |
一、优化组织生活制度 | 第55-56页 |
二、完善基层党内民主制度 | 第56-57页 |
三、健全选拔任用制度 | 第57-58页 |
四、严抓问责、“不敢腐”机制 | 第58-59页 |
第四节 优化基层党组织经济职能建设 | 第59-64页 |
一、强化产业扶贫,服务农村基层党建 | 第59-60页 |
二、坚持“真脱贫”标准,确保脱贫质量 | 第60-61页 |
三、紧跟时代需求,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 | 第61-62页 |
四、转变传统观念,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 第62-64页 |
结语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1页 |
附录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