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7-13页 |
·P2P 技术简介 | 第7页 |
·P2P 的安全问题 | 第7-9页 |
·P2P 安全的研究重点 | 第9-11页 |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1页 |
·章节安排 | 第11-13页 |
第二章 P2P 蠕虫及蠕虫传播模型 | 第13-23页 |
·P2P 蠕虫的特征 | 第13-16页 |
·现有的模型 | 第16-20页 |
·SEM(Simple Epidemic Model)模型 | 第16-17页 |
·SIS 模型 | 第17页 |
·SIR 模型 | 第17-18页 |
·双因素模型 | 第18-20页 |
·现有模型分析 | 第20-21页 |
·本章小结 | 第21-23页 |
第三章 SPIR 传播模型与分析 | 第23-31页 |
·SPIR 模型与结果分析 | 第23-27页 |
·SPIR 模型 | 第23-25页 |
·模型模拟结果 | 第25-27页 |
·蠕虫复制副本数量对其传播的影响 | 第27页 |
·不同的文件流行度对蠕虫传播的影响 | 第27-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第四章 P2P 蠕虫仿真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 第31-43页 |
·GnutellaSim 与NS2 | 第31-37页 |
·Gnutella 协议 | 第31-35页 |
·NS2 与GnutellaSim | 第35-37页 |
·仿真平台框架设计 | 第37-39页 |
·仿真平台的具体实现 | 第39-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五章 P2P 蠕虫实例仿真 | 第43-47页 |
·一个P2P 蠕虫实例 | 第43-44页 |
·仿真脚本 | 第44-45页 |
·仿真实验结果 | 第45-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研究成果 | 第51-52页 |